??“不清楚有关DVD专利收费标准的计算细目、中国企业的产品中包含的他人专利技术的清单、这些专利的权利要求书的分析报告、3C、6C集团所谓的联合声明的文本、是否有重复收费情况、是否有权利滥用的现役、是否有技术和市场垄断的问题等等,一概不知。”张曾经试图向信息产业部和那些DVD企业寻求这方面的信息,都被一律挡驾。企业的托词是“商业秘密”。
??北京同立伟业专利事务所主任律师刘芳女士认为,使用专利、缴纳费用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企业需要的是弄清楚怎么交钱。”尽管Sony(中国)有限公司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目前索尼尚无向国内厂商征收专利费的计划”,但刘芳认为内地品牌并不能“刀枪入库”。“从日本相机企业目前在中国申请专利数量低于在欧美的情况、结合中国市场这一两年来的发展状况,很可能是日本企业先前对于中国数码相机市场发展速度准备不足所致。”跟张平念念不忘的一样,刘芳认为中国企业必须要争取多做准备,“不要一味被动挨打。”
??在专利之外,配额制度的取消一度引起强烈关注。跟媒体上弥漫的悲观情绪不同,国内品牌厂商似乎早有准备。
??“配额只是一个假象。”李永成直言。之前,活跃在国内市场上的国外品牌数码相机主要由两类,一类是本土生产、申请一定内销权的产品;一类是水货??也就是非正常渠道进口的产品。国外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一般不负责进口业务,他们绞尽脑汁的是争取扩大自己的“内销权”,记者在对佳能(中国)公司的采访时发现:在自己的内销权增加到20%之后,佳能(中国)对中国市场的进攻性更加明确和积极。存在进口业务的一般是一些专业相机销售机构,这些企业的采购大都是按需进口,许可证、配额在其中的影晌很小。
??方正科技集团原消费产品业务群总经理喻涛认为,所以说配额是假象的原因在于:内地品牌所承受的压力并非来自国外品牌,却往往是身边的内地品牌。市场定位的有意错位、品牌形象,使国外品牌在参与竞争时更遵从游戏规则。
??但是,在配额问题上,出现了一点小小的信息偏差。记者查阅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附件《非关税措施取消时间表--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和进口招标产品》,其中规定:2002年1月1日,“数字方式存储图像的照相机”将取消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2003年,“通过镜头取景的照相机(即单反相机)”则属于要取消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的照相产品。也就是说,关于数码相机的配额限制,其实早在去年就取消了。一些媒体煞费苦心调阅各地海关的进口相机数量来说明数码相机受配额取消冲击的消息,至少并不十分确切。
??然而,国内企业对配额的认识不一而足。李永成认为配额是个好现象,一方面,更好的技术和产品会更快地进入中国,本土企业有更多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竞争的加剧促使本土企业必须更加强调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特色。喻涛认为,正规渠道进货的增加,同样可以对市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
??贾朝晖给联想重新谋划了一番:正规渠道进货,虽然没有了配额的限制,但依然会有15%的关税。“价格上我们还是占有优势。”贾认为,水货才真正具备威胁。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