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一选择可能会使内地品牌仅有的优势也丧失殆尽。在电器销售渠道,尼康、佳能、柯达、美能达、理光等品牌早已埋伏多时;另一方面,由于内地品牌在摄影领域几乎没有任何积累,一旦进入摄影渠道和大众渠道,前景如何实难预料。
??“佳能已经把中国市场视为其战略腹地,以数码相机为代表,佳能的商业势力倾巢出动。”佳能(中国)影像信息消费产品部总经理山崎学介绍,为建立一个高效的扁平化销售渠道,佳能(中国)甚至专门成立了物流部门。5月底,佳能北京、上海、广州建立物流的分销中心分别覆盖华北、华东、华南的客户;今年年底前,佳能还会开始另外4个中转仓库的运作,用以进一步缩短运输的在途时间,同时不断完善运作流程。为加强渠道能力,佳能也开始大肆招兵买马。2001年,佳能(中国)公司只有70人,山崎学说,“2005年,将达到1000人。”
??而在产品上,所谓低端产品,国外品牌基本不做。而且,这些“外来的和尚”正在改变以往一味“高价高端、高举高打”的作风,而更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做出文章。Sony最近陆续推出的300万像素产品P8、P72、P52在价格上已经取得突破,使得产品的性价比更高;佳能则利用自己在打印上的积累,大推“即拍即打”;富士和柯达则加强了冲印店在国内的布局。
??在“性价比”较量的表象之后,惟一可以控制成本的角色只有上游厂商。在国外品牌的本土化生产和行销完成之后,如果真的要拼“性价比”,恐怕这是内地品牌打心眼里不愿意看到的。
??三、威胁不知何处
??其实,内地厂商们受到的威胁还不是单向。
??不久前,频繁在媒体上露面的日本贸易振兴会北京知识产权室室长日高贤治,有一段话也在媒体上广为流传:日本企业“不能因为拿到DVD的专利使用费就高枕无忧,数码相机的专利问题马上就会白热化,日本制造商知识产权战略能否成功将接受考验。”有媒体说这是对中国企业发出的警告,也有言称是“善意的提醒”。
??据一位接近日高贤治的人士说,此人“有点狂妄”。但中国企业界目前尚无人直接跟其接触,因此在采访过程中,没有人正面揣度这番言论的真实含义。但这位人士说,日高本人的提示“是有道理的”,“数码相机目前确实面临着一堆专利上的麻烦。”
??北大法学院副教授、专利代理人、知识产权律师张平女士一直密切关注数码相机的专利问题。张平跟国内一些在知识产权上有建树的一些知名企业交情甚笃,比如华为、中兴等,并多次为一些大型IT企业作专题培训。2002年,张平在承担国家课题时选择了数码相机领域。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