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
中关村阳春白雪有市场
筱 筠
不久前,在中关村的海淀黄庄,一个地标性建筑——海淀剧院——拔地而起。
借东风
海淀剧院红火重张
经过3年多的建设,海淀剧院于去年11月底顺利落成,并于12月29日开始正式营业。
12月16日,海淀剧院举行了贺岁片《手机》的首映式。剧院的贺经理说,他们希望通过《手机》首映式搞出点轰动效应来;另外,也希望通过首映式使刚到位的员工尽快地进入角色。首映式上,《手机》剧组的重量级人物如冯小刚、葛优、徐帆等这些大腕都来捧场了。
“首映式举行完了以后,这些大腕对海淀剧院当天的气氛感到非常满意。从贵宾室出来以后,冯小刚他们对剧场的装修、放映效果都表示赞赏。”贺经理说。
新剧院自有新气候,海淀剧院一开张营业就创造了不俗的票房收入,“从2003年12月18日试营业到12月31日,海淀剧院的票房收入在北京市城区所有大剧院的排名还没有掉出过前10名。最好成绩为居北京市第二。平均下来,每天票房收入差不多能有4万多元。”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委员会副局长田绍宏对记者说。
如此,用“红火”二字来形容海淀剧院重张并不过分。“红火”的背后是海淀文化中心投资方和建设方3年的心血。
“3年多来,我总是睡不好觉。政府对建设包括海淀剧院在内的海淀文化艺术中心投了巨资,领导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不能出一丁点差错,我和我们机建小组的5位同事觉得担子很重。”田绍宏感慨地说,“海淀剧院应该是一流的。”
因此,今天我们看到的海淀剧院从里到外都采用了目前一流的音响、灯光、舞台等设备,为的是要让来剧院的中关村人都能够享受到一流的音乐效果和视觉效果。
现在,田绍宏手里有厚厚一摞检测证书,他告诉记者,重张的海淀剧院已经获得了两个重要的建筑类奖项,一个是“长城杯”,另一个是“北京市十佳建筑奖”杯。
据介绍,海淀剧院地上一层为一个能容纳1000人观看音乐歌舞节目的大厅,地下二层是两个各有122个座位的电影放映厅。等了这么多年,中关村人文化消费的愿望终于由海淀剧院的建成而得到了一些满足。
阳春白雪
高雅要博村人喝彩
中关村是一块“混血”的土地。之所以说“混血”,是因为在中关村人的文化层次复杂。众口难调,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消费环境呢?海淀剧院是中关村惟一一家剧场,它首先应该是一个群众文化艺术场所,同时也是高雅艺术的欣赏场所。
“从2003年12月18日~28日,我们一共组织了3场音乐会演出,希望通过这几次演出看看我们的观众——中关村人到底喜欢什么类型的节目。”田绍宏说,“3年前的中关村人和现在的中关村人的文化消费喜好是有变化的,现在的中关村人文化素质更高了,他们更喜欢阳春白雪型的艺术文化消费,来自东西方的文化他们都可以兼容并蓄。”
田绍宏说,现在,艺术演出要想博得观众的掌声,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根据目前的状况,他认为交响乐更受中关村人欢迎。“尤其是国内交响乐队的演出,演奏完毕,观众的掌声反复响起。”
贺经理认为,“对于我们已经举办过的交响乐演奏会,大家反映非常强烈,谭丽华谢幕的时候奏了4首曲子都不能下台去。海淀剧院修了3年,以前大家的文化消费都不是很方便,现在我们将尽可能让大家的选择多一些。”
前些日子,还有朋友和贺经理谈起人艺的话剧是如何吸引人的。“我们也发现,海淀区喜欢话剧的观众也特别多,尤其是一些IT圈里的人,很多年轻人愿意花几十元上百元观看一场人艺的话剧。海淀区是一个群众文化艺术基础比较好的地区,所以我们认为,海淀剧院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剧场,可以表演一些歌舞、音乐会、话剧等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节目。海淀剧院也安排演出了十几场《天下第一楼》等话剧,上座率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