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京每天1850部报废手机哪去了 |
|
2003-11-05 09:22:34
/() |
近日,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一项新的环保制度: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七家手机生产商也发出倡议,手机制造商应承担报废手机、配件回收责任。在新制度启动前,北京每天1850部报废手机到哪儿去了?记者就此做了调查。
每天1850部报废手机哪去了?
调查现场:二手手机加工已成产业
以每个手机平均使用3年、重100克计算,国内平均每年有近7000万部手机退役,产生重量为7000吨的电子废弃物,其中北京约占70万部,平均每天为1850部。这些电子废弃物含有多种有害或贵重的成分,分解及回收的技术要求高,如果弃之不管或处理不当,将成为一种新的巨大污染源。
那么,眼下北京每天产生的1850部报废手机都到哪里去了呢?到西单去走一圈,答案就有了。昨天上午,记者在西单科技广场站了10分钟,先后有6名男子向记者低声发问:“有旧手机卖吗?”甚至个别手机专卖店的营业员也进行这项“业务”。这一现象不限于西单科技广场,在北京乃至全国的各个角落,二手手机的回收、再加工、再出售已经形成产业。可以想象,在“再加工”过程中,没有利用价值的配件都被不负责任地随意丢弃了。
记者在西单科技广场向6位行人发问:“如果损坏的手机修不好了,怎么处理?”6人中有4人回答“卖掉呗!”,2人回答“扔掉”。记者又追问:“怎么扔?”6名受访者中5人均回答:“就扔到垃圾桶里呗!”只有1人知道报废手机是一种污染源。
采访专家三问报废手机回收
报废手机危害几何?
环境危害无法量化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国家环保总局危险废物管理培训及技术转让中心的技术专家李金惠告诉记者:“包括手机在内的电子废弃物会对环境造成多大危害,目前还无法具体量化。”
李金惠介绍说,目前仍在使用的手机镍镉电池中的镉有致癌作用;电路板上含有铅、汞、锌等重金属、贵金属和有害金属;手机的塑料外壳本身就是难以降解的污染物,其中含有的有机物能分解出毒害物质。这些成分在自然环境中,将对地下水、土壤造成重大污染。手机回收状况如何?
诺基亚只回收了半吨
那么,手机生产商又是怎样处理损坏手机及配件的呢?记者在诺基亚的一个客户服务中心看到,大厅里设有一个回收箱,号召客户将报废的手机、配件及电池送到这里,由诺基亚统一处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说,每天回收来的东西不多,都送到北京厂去了。
诺基亚北京公司的企业咨询部经理陈宇红告诉记者,诺基亚从去年6月开始,在全国98个城市的160多个客服网点设置了回收箱,至今回收了半吨多废弃物。
回收手机如何处理?
废弃物只能外送加工
诺基亚把回收的废弃物全部送到新加坡的一家专业电子废弃物处理厂做无害化处理。之所以要送到新加坡,是因为国内还没有此类设施和工厂。
在谈到新加坡的那家工厂时,李金惠告诉记者:“他们确实达到了环保标准,而且能回收废弃物中的贵金属。这样的厂家在日本和中国台湾都有,但内地还没有。”李金惠透露,内地一直没有建立电子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原因,除了技术和资金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管理体制。个别的回收行为形成不了规模,回收来的废弃物不够多,就不足以让回收体系运转起来。
李金惠介绍说,日本也是在近几年才建立起电子废弃物的管理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并广泛宣传电子废弃物的危害性。“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向日本借鉴一些经验。”
记者手记:回收手机只是开始
与其他电子产品相比,手机的污染性其实不是最严重的。例如电视和电脑的显示器中含有铅,在亚洲地区产量巨大的各种电子产品的线路板,都将是巨大的污染源。不能因为我们眼下在垃圾处理场还看不到大量电子废弃物,就以为是在小题大作。看看我们家里、办公室、公共场所每天都在增加的电子产品就知道,几年后就将迎来电子产品大规模更新换代的高峰。所以,对电子废弃物的治理必须及早重视起来。
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的“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是“污染者付费原则”的深化,要求手机生产者对产品废弃后的环境管理承担部分或全部责任。摩托罗拉、三星、诺基亚、海尔、海信、首信和TCL七家手机生产商也发出倡议,呼吁手机制造商主动承担报废手机及配件的回收责任。这标志着以手机为突破点,国内电子废弃物的回收管理已经开始启动。(千龙新闻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