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的繁华如美酒一样,常常让人们沉醉其中,而忘记背后掩藏的危机。面对风险投资异常热情的青睐,陷入技术危机和制度瓶颈的中国IT企业该如何保持清醒?
谈及风险投资,总让人想起上世纪末那个互联网泡沫幻灭的年代。然而,惨痛的记忆还未淡去,一个新的风险投资热潮已再度扑面而来。
投资,投资,投资!
“我们正在组织1亿美元左右的风投基金,准备在中国做10个左右的项目。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9月初,在北京长安街一旁的办公大楼里,太平洋企业投资管理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主席麦克尔.萨卡斯基利用很短的一段时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采访之后,他将赶赴国贸饭店参加一次投资会议。次日,他还将赶赴上海、成都等地考察项目。
最近,像麦克尔.萨卡斯基这样在中国忙碌的投资人士还有很多。今年6月,硅谷银行派出包括8名高管人员在内的豪华团队,带领由美国25位著名风险投资家组成的代表团前来北京和上海进行考察。“从旧金山飞到北京的飞机上,头等舱全部是VC(风险投资商),这是随便的某一天,在头等舱都被这些人霸占了,可见是相当热的。”软银亚洲基金黄晶生如此形容说。对于这种前来中国市场“赶集”的热闹场面,经常在国际之间往来的他早已司空见惯。
在刚刚经历IT业的寒流之后,海外资本似乎忘记了伤痛,频频向中国IT市场抛来“绣球”。继携程网成功上市后,灵通网、中芯国际、TOM Online等相继在纳斯达克上市,中国公司开始在美国演绎新一轮资本市场的故事。百度网、卓越网等互联网企业也与海外资金亲密接触。软银亚洲基金在今年前6个月中完成了5个投资项目;美国著名The Carlyle Group公司已在上海、东莞、北京投资了3个项目,并在今后几年里还将在中国投资10亿美元。
同时充斥于耳的,还有围绕风险投资而展开的林林总总的会议。2004年互联网大会、第七届中关村电脑节上关于风险投资的呼声犹在昨日,中华创业投资协会主办的2004年年度大会暨中美风险/股权投资峰会又紧接着风光闭幕。不久后,郑州创业商机与就业博览会、上海国际投融资洽谈会还将掀起下一次高潮。这些现象似乎都在向我们证明:一个如花似锦的好时光正在开始。
然而,在风险投资热潮的背后,无数的危机也在潜流暗涌。近日,一份权威部门进行的中国创业投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的风险投资发展相对停滞,资本总量大幅缩减。一向侧重于IT业的投资正在向传统产业转移。调查显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项目所占比例连续两年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而传统产业所占投资比例则显著上升。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2003年,中国创投企业几乎90%都在亏损,2004年难道会是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的拐点?繁华的背后,什么将会威胁着风险投资未来的“中国征途”?
拿什么技术拯救你?
对于蜂拥而来的国外投资者而言,最大的兴奋莫过于发现中国市场竟然如此庞大、真实,但最大的痛苦却在于,这个真实而庞大的市场中,为什么却没有什么好的技术、项目和企业值得大笔投资?
“核心技术?NO。我们找不到有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我们只能找到一些运营的企业。”麦克尔.萨卡斯基在中国生活了10多年,在无数次的考察中,他发现中国企业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核心技术。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的合伙人李建光同样深有同感。他透露说,IDG一般找技术型的创业企业,但是,在中国能达到国际领先的技术性投资机会太少了。“中国企业更喜欢商业模式的创新,而不是技术的创新。”一位业内人士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诠释。
诚然,核心技术的研发费用高、回报周期长,确实是影响企业和风险投资者热情的因素。一般来说,国外知名大公司对核心技术的研发费用都在其收入的5%左右,而研发成果通常要在五六年后才看到盈利,这对于众多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个沉重的包袱。而对于希望在5年内收回投资的风险投资者而言,这种投资风险也确实令人犹豫难决。
然而,风险大,也意味着利润更惊人。这在IT这样的高科技行业体现得尤其明显。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就意味着缺乏核心竞争力。而风险投资一旦逃避投资核心技术,则意味着对逐利原则的背离。这显然也不是投资者所愿意面对的。
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来到中国市场的风险投资商们总是哭笑不得:缺乏核心技术的企业太多,几乎找不到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机会,他们只能面对大量的层次低、规模小的投资项目。这种尴尬局面,显然难以满足胃口更大的风险投资巨头们。
一方面是我国众多中小企业面临巨大资金缺口,苦苦等待风险投资眷顾;另一方面却是风险投资商缺乏项目,陷入“无米下锅”的困局。在两者的焦虑之间,核心竞争力的缺失成为一道巨大的鸿沟。
制度瓶颈下的投资冲动
对于大多数风险投资而言,他们进行一系列投资组合的周期尽管长达5年至10年,但对于单个项目的投资周期却不过3年至5年。也就是说,如果在2004年完成一项投资的话,退出投资的年限最晚应该在2009年。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选择香港和海外上市的途径,完成风险投资的退出。一项对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表明,60%的高新技术企业把到香港创业板上市作为第一选择,30%的企业把到美国上市作为第一选择。但把国内证券市场作为第一选择的却几乎没有。
可以说,中国金融市场的不健全,严重影响了风险投资的正常运作。目前,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尚不完善,主板市场又根本无法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需要,同时由于未建立柜台交易市场等途径,法人股不能通过资本市场退出,这也阻碍了风险投资。
尽管我国最近也在逐渐完善中小企业板块。但是,这个尚未成熟的机构并不能令风险投资者感到满意。“很多知名的国际风险投资机构在中国投资了几十个项目,但成功退出的却屈指可数,因为他们对于中国的政策、监管环境和创业企业文化的理解不够。”一位专家这样评价说。
尽管如此,更多的风险投资商们依然在蜂拥而来。“我们投资中国,是因为看到前景,未来中国经济环境一定会得到改善,我们会获得更合理的回报。”某海外投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声称。
目前,风险投资商们的目光并不限于过去曾炙热的门户网站,电信增值、应用软件、网络安全服务系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等领域取而代之,成为风险投资的新热点。
IDG在中国的风险投资覆盖的企业包括8848、搜狐等80多个项目。近期金蝶软件的成功上市,就是IDG在软件领域成功的投资案例。至于未来投资领域,李建光认为主要在互联网网站、软件、系统集成、电信增值服务、宽带、无线互联等方面。
但是,未来并不可知,摆在风险投资商们面前的世界,依然变幻莫测。我们只能期待时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