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意见反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首页 - 产品 - 导购 - 新闻 - 商城 - 商情 - 二手 - 厂商专区 - Internet服务 - 论坛  
  新闻首页   |   业界动态   |   通讯天地   |   企业动态  |   软件新闻
  当前日期: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正文              查看全部业界动态文章
反思“胡晖现象”:中关村缘何偏爱外资VC

2004-09-21 14:58:04    资料来源:新经济导报

  本刊记者 孙瑞华

  中关村最近不同寻常。

  种种迹象表明,现时,在北京中关村的上空,正在积聚起巨大的有待释放的能量。似乎只稍一个火花,就可以将这巨大的能量引爆,刹那间电闪雷鸣。实际上,很多业内人士已经感觉到了这种电闪雷鸣,感觉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一场投融资体制变革的暴风雨就要降临到渐进干涸的中关村。

  而引爆这场暴风雨的,居然是一个现象——胡晖现象。

  胡晖现象是什么

  “胡晖现象”听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中关村的企业被美国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并购了。

  简言之,留学人员胡晖及其两个创业伙伴,凭借着在GE工作9年的积累,怀揣世界领先技术,于2002年6月,入驻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中关村国际孵化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关村国际孵化园),创建了一家叫做HINNOVATION(中文海纳维盛)远程医疗技术公司,当时注册资金是15万美元。

  一年半以后,即2004年1月18日,被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VITAL(中文威泰尔)以1800万美圆的价格收购,企业增殖120倍。

  在这一年半的时间内,胡晖等人也曾多方寻找投资机构合作,包括VC,但均遭拒绝,理由是其产品在国内没有市场,而远在国外的市场,是无法把握的。

  不仅没得到VC的青睐,同样也没有获得政府资金的支持,特别是创新基金的支持,更别提银行、担保等商业机构的支持。期间,他们遇到非常大的困难,主要研发人员十个月没领到工资,管理团队就更不用说。正在其濒临死亡之际,是国外的战略投资者令其起死回生,投资人本身也将由此获得巨大的投资回报。

  有人形容,胡晖现象就好比是中关村孵出的金蛋,轻易地流到了国外。一些政协委员更是频频发问,并由此设立出一个课题——中关村如何解决留学人员融资难。一时间,来自社会各界,包括媒体等,一下子将眼球又重聚到久违了的中关村身上。换言之,沉寂多时的中关村终于以其特有的问题形式再次赢得了特别关注。

  而将胡晖现象推向高潮的,还是7月20日在北京西四环世纪金源大酒店、由中关村管委会主持召开的“胡晖现象高级研讨会”,科技部秘书长石定寰、北京市主管副市长范伯元等均到场。

  不过,发人深省的是,此番胡晖现象高级研讨会中的主角胡晖本人却出人意料未出场,给本来就显得有点神秘的胡晖现象更是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也让人产生更大的悬念。

  “胡晖现象纯粹是炒作,是小题大做、大惊小怪、孤陋寡闻”。一位知名的外资VC这样对记者说。这种并购是再普通不过的,先别说在国外,这样的并够事件比比皆是,即使在国内,随着中国概念股在美国纳市的比例越来越大,类似的并购案例也越来越多。最早有亚信并购邦讯,后有新浪并购讯龙、SOHU并购焦点、EBAY并购易趣、YAHOO并购3721,现在更有亚玛逊并购卓越,哪笔案子不是几千万美圆?而且并购方也都来自纳斯达克。为什么单单一个1800万美圆的案子,却被赋予了如此凝重的历史感,还被称为现象。这本身是否就折射出一些问题?比如,思维上尚不能与国际接轨等?

  对此,很多人并不这样简单地认为。胡晖现象,在某种意义上,是多年以来,笼罩在中关村上空小企业融资难的一点释放,更是各方人士寻求投融资体制突破的切入点。特别是值此——1999年6月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五周年之际,胡晖现象的提出,就更显得意义深远。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胡晖现象标志着中关村投融资体制变革的到来呢?能否成为导火索呢?

  尽管,很多人仍表示,就目前中关村的整体现状而言,一个小小的胡晖现象,就能打破中关村长期以来形成的投融资体制瓶颈,是大大值得怀疑。但不管怎样,胡晖现象至少能够引发一些现实的思考。

  反思一:VC为什么不投中关村

  各国及地区的实践都证明,高新技术企业如果没有VC的支持,几乎是无法发展壮大的。同样,如果没有雨后春笋般不断成长的高新技术企业,VC也一样没有用武之地。二者是相互依存,唇亡齿寒。一个地区,如果能界定为高新技术源头,那么必然会吸引VC成群结队地到来。

  但在中关村,却演绎着一个悖论。一方面,中关村拥有最多的技术原创资源,但另一方面,最注重原创性的VC却视而不见。

  科技部2004创投报告显示,在对2003全年的投资进行统计后发现,曾经以VC最活跃区域自称的北京,居然屈居到第五位,不仅落在上海、深圳的后面,而且还被一些后来者追上。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悖论?

  中国整个创投业发展步履维艰是有目共睹的,那么依托创业投资支持的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难也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即便在这样的背景下,依然有一些兄弟省市不断创新,在没有国家级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不断创新趟出一条新路来,比如,上海、深圳、江苏、天津、吉林等地就很有成效。这些地方政府在充分意识到,创业投资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重要性,以及提升区域经济竞争优势的重大意义后后,纷纷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政策法规,并且颇有成效,不少VC因此而趋之若骛。

  而相比之下,北京作为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非常有限,仅据记者了解,包括北京创投协会在内,多方人士也曾大力呼吁并召集中外创投人士共同参与,希望有关方面大力支持北京地区的创投发展。但时至今日,正如我们看到的,依然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执行政策,因而,北京的创投业依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观。

  还发生了很多让业界尴尬的场面。一方面是孔雀东南飞,特别是一些外资背景的VC,新进入者都率先将总部设在上海,即使原来总部在北京的,也在纷纷考虑南迁。外资创投普遍感觉,上海的整体环境更能体现出国际化、专业化,文化方面也比较容易融合,商务环境适宜,生活也比较舒适。而这,无疑加大了VC对上海的投资力度。在科技部2004创投报告中,在对233家创投机构的调查显示,对于哪些城市是创投机构未来优先选择地,其中上海是创投机构最为偏爱的投资城市,占37。8%,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相当于排名第二、第三和第四的总和。

  另一方面,更多的北京本地VC,也纷纷走出中关村,投向其他的兄弟省市项目。有一组数据足以说明,2003年北京地区创投机构的外向型投资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2%(仅有38%的投资项目集中在本地),而在上海,这一比例仅为27%,也就是说,上海地区的本地VC投资本地项目的比例高达73%。

  原因很简单,中关村整个投资环境没有实质性改观,与其他兄弟省市比,不是差一点半点。这里所说的差,绝对不是仅仅指面上说的没有退出渠道等,而是更深层次,包括一些无形的东西潜在地在阻碍创投业的发展。

  “在外地,别人拿我们当外资,无论是行政、工商、税务、银行等都围绕着你转;而且在资金配比上,也都全力支持。比如投资1000万,会有1000万的配比支持,包括政府配比、银行贷款、担保等,还有一些税优惠等。

  但在北京却丝毫感觉不到这点,倒好象是我们求着他们似的,特别是一些传统的行政部门,很难打交道。

  另外,一些观念思维文化上的冲突,也导致北京VC在大环境不好的状况下,纷纷投资外地企业。当然,中关村也许更喜欢外资背景的VC。”。一家本地VC负责人私下告诉记者。

  正是这些原因,导致VC整体投资在北京中关村的企业大大减少,那么,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胡晖等企业没能获得VC的投资,也是顺理成章的。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同在中关村国际孵化园的另一家企业不久前却获得了一笔VC投资。这是一家IT培训公司,叫做达内科技,获得了IDG的50万美圆的第一轮投资。

  就个案而言,胡晖项目没有获得VC投资的理由也很充分。IDG说根本就不知道这个项目,明显存在信息不对成;而信中利,则明确表示,即使知道了也不会投,因为类似的项目他们看过很多,关键是该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不成熟,而对于外国市场又拿不准。

  信中利的话很有代表性。实际上,目前外资背景的VC,投资项目均限定在广义IT领域,包括通讯软件等,很少涉及到非IT。虽然胡晖项目也是定位在信息软件,但毕竟涉及医疗专业,这也是IDG等这样的综合VC所难办到的。

  从VC的角度看,目前中国的VC也还不很成熟,从投资阶段上,很少有VC投资早期初创企业;在投资领域看,还集中在综合VC层面,几乎什么领域都有涉及,而未来市场一定是专业VC主导,比如专做IT,专做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的、新材料、环保等,这样,胡晖这样的企业,自然径直寻找对口的VC,获得投资的希望也更大。

  VC不是不投中关村,也不是因为中关村没有好项目,而是大环境最终影响了VC的投资热情;况且VC本身的专业化进程也在进行中。

  反思二:创新基金为什么不支持

  如果说注重商业利益的金融机构不愿投资早期的初创企业,那么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的国家创新基金为什么也对胡晖置之不理呢?中间哪些环节还不够不畅?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正式设立于1999年6月。其设立的宗旨就是支持处于投资空白地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被称为血中送炭的国家引导资金。五年来,总共支持了4946个项目,安排资金33亿。平均年申报项目4000多项,总体中签率23%,即每年全国有近1000个项目获得资助。

  但据记者了解,胡晖并没有拿到这笔资金。为什么?

  早在一年前,即创新基金成立四周年时,记者就有关事宜征询过一些孵化器内的创业企业,多数留学人员表示,没有考虑申请这个基金。理由是,除了怕专利技术及商业秘密被泄露外,一个重要方面是流程复杂、申请成本太高。对于才孵化不久的小公司而言,申请这个基金,通常需要一个人三个月的工作量,“对只几个人的小软件公司是不可想象的,不可能安排一个专人去做这样的事”,对此,很多留学生企业都很遗憾。

  胡晖的创业伙伴,曾担任海纳维盛副总经理的崔彤哲也有类似的解释。“我们也确实看过一些国家基金,而且非常适合像我们这样几个人的初创企业,比如创新基金。但当时苦于人手太少,没有精力。以至于不得不委托中介公司去做,但一听到他们要收取20%的手续费,也就做罢了”。

  其实,他们有所不知,从2002年底,国家有关方面已经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又出台了一个专门针对初创企业的小额资助条款。尽管给予的支持额度少一些,在20-40万之间,但程序简单多了。

  不过,这一流程也有非常严格的硬约束,就是一定要在其限定的28家依托机构内的创业企业才行,而胡晖所在的中关村国际企业孵化园则正好没有在此之列。

  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小额资助在北京只有唯一的依托机构——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很多在中关村国际孵化园内的企业感到惋惜,即使他们的技术再先进,也无缘成为这样的幸运企业,因为他们没有设在海淀园,尽管,两家孵化器只隔着1公里。

  对此,本刊记者也曾撰文呼吁,既然小额资助是一种颇有成效的支持初创企业的雪中送炭资金,那么,为什么其支持面不能再扩大一些呢?比如,每年再增加一些预算,由原来的每年5个亿,增加一倍到10个亿,这样申请企业的成功率就能达到50%,那么其示范带动作用就大多了;另外,在总额扩大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依托机构的选择范围,不仅仅只是目前认定的28家,应该再扩大一些依托机构,特别是北京,作为创新之源,其初创企业尤其多,比例更应该大一些,起码应该包括中关村国际孵化园。

  据悉,科技部秘书长石定寰高度重视此事。“我们的创新基金没看到这样的项目,这要反思我们的机制;能不能给项目更广阔的渠道,那就要反思我们宣传的还不够充分。”

  客观地讲,创新基金就像美国的SBIR基金,是离科技型初创企业最近的资金,如果初创企业连这个基金都难拿到,其他的资金就更别提了,诸如担保、银行贷款等。

  对此,有关人士进一步强调,政府资金不是不支持,而是政策还没有到位。记者了解到,相关的政策正在突破,可能的思路包括:设立国家母基金,通过支持创投(专门投资早期项目,硬约束)加大支持小企业的创业力度;国家开发行拟拿出十几个亿资金,目前正在研究方案;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也在酝酿;中关村等地在探索一条龙服务,包括投资、担保、贷款,比如酝酿成立金融一条街,但何时能见到成效,还不好说。

  反思三:孵化器功能定位商榷

  胡晖所在的孵化器是北京中关村国际孵化器有限公司(简称中关村国际孵化园),创立于2000年12月。公司注册资本为7120万元,由五家大型国有企业和三家创业服务机构投资组建,他们分别是:北京实创高科技发展总公司、北京首创创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北辰实业集团公司、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北京新技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北京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

  位于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拥有24000平方米的办公与商务场所。内设贵宾厅、报告厅、会议室等;每个入驻房间配有宽带网络接口、语音接口,入孵企业可以优惠享受一流的物理空间。

  客观地讲,作为一家成立不到五年的公司制孵化器,其为胡晖及其海纳维盛公司还是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首先是政策号召,吸引留学生回国创业;同时也为其提供了一年的免租金办公地;中关村管委会还为其提供了8万元的资金支持。

  至今,我们点击该孵化器内的项目推荐一栏,在信息技术类别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海纳维盛。可以想象,当初孵化器对该公司的重视程度。

  但毋庸讳言,对于一家有着国际视野的高成长性初创企业而言,上述服务还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最需要的实质性帮助,比如与投资商,包括VC、战略投资人的有效对接,还是没有被满足。

  但目前看,包括中关村国际孵化园在内的多数国内孵化器,还很难做到跟进服务这一步。除了一般的物理服务,在提供增殖服务方面还不够理想。尽管很多管理人员很热心,但限于自身的经验及眼光,服务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实,从国外的发展模式看,未来,孵化器一定要拥有专业的甄别能力,通过一套专业的评估体系,在众多的在孵企业中,能够慧眼识英雄,从中找出特别有潜力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植,包括推荐成为政府基金支持的项目、引进投资人等。

  而且孵化器本身也在探索“孵化器+VC”的模式。自己有相当的资金势力,对于经过甄别好的项目,自己主动投资或给予其他资金一定的匹配额度。但实际上,很多孵化器目前还没有这种投资功能,所以,孵化器本身的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创新。比如说到资金实力,尤其是为在孵企业提供资金投入的实力,中关村国际孵化器就显得有些不足。

  而与其相隔不到1公里的海淀创业园,就稍胜一筹。作为1997年就成立的一家老牌孵化器,它有着一般孵化器所没有的优势。比如从申请国家资金的支持上看,海淀创业园有幸成为国家创新基金小额资助的28家依托机构之一,每年至少可以为10家新创企业争取到20-40万的国家资金支持,加上自有的1:1匹配资金,这就意味着,当初胡晖如果进入海淀创业园,并且被重视,那么其很可能获得来自国家及海淀创业园总共40-80万的支持力度。而且,还远不只这些,因为创新基金的牌子比较硬,很多机构特别是地方都很认,由此,金融机构贷款会开绿灯,很多产业集团战略投资者也会主动与之联系。从而极有可能进入一个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正所谓一步先,处处先。

  但没有可比性,这是体制问题,中关村国际孵化园与海淀创业园有很大区别,运作模式不一样。前者是一家公司制企业,后者则是一家事业单位;前者是几大公司股东,后者则有来自海淀区政府的强有力支持。

  同样位于中关村的清华科技园则开西经,通过两地创业的形式,将硅谷的技术通过4000位活跃的清华校友,转移到清华科技园。“清华科技园留学生创业,要比一般的创业门槛高,更强调与世界技术的接轨”。清华科技园股份公司总经理梅盟这样说。

  但未来,不管是哪类孵化器,都要走向专业化。

  现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专业孵化器,比如电信通讯领域的专业孵化器、多媒体孵化器、软件孵化器、生物医药孵化器等等。这样,产业上下游的企业一起孵化,不仅可以相互交流行业内的最新状况,而且,对于投资者进入也很方便,想投资什么项目,进一个专业孵化器就可以了。更关键的是,这其中有不同发展阶段的项目,各项目之间都可以进行小的整合与并购。

  专业VC需要专业孵化器,或说专业VC+专业孵化器,将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从管理学角度讲,也叫做从粗放经营向精细化经营迈进。

  虽然说,孵化器各有各的招。但未来一定是专业的孵化器、专业的管理人员、专业的经纪人。

  胡晖及创业团队

  胡晖:1984年,22岁的胡晖由北京大学物理系考取李政道赴美留学物理奖学金,到犹他大学深造,于1989年获得博士学位。此后,1989~1998年的9年中,他一直在GE医疗系统部,一路做到资深科学家,成为CT领域的专家。由其负责的一个产品研发项目为GE带来巨大效益。胡晖曾多次获得GE重大嘉奖,因为其贡献,曾被GE总裁杰克·韦尔奇接见。

  胡晖是Hinnovation(海纳维盛)的创建人及总裁。此前,大概1999年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胡申请并获得过3次美国创新企业科研基金,成功地创办过一家小企业。

  海纳维盛是胡晖第二次创业。2000年,胡晖募集到VC约100万美圆,并创建了这家医疗信息技术公司,英文全称是Hinnovation。并于2002年6月移师到北京中关村国际孵化园。Innovation本身是创新之意,H又是HIGH高新技术的意思,又而且还是胡晖名字的开头字母,也是医疗保健的英文字头。

  2000年底,胡晖的朋友孙毅博士加盟创业。两年后,胡晖的另一朋友崔彤哲加入管理团队。三个人中胡晖负责公司全盘运作包括市场开发,崔是技术总监,进行技术的优化与成熟,孙负责医学应用。

  崔彤哲:清华大学生物医疗与仪器专业。有过人的敏感与判断力,经他招聘的人个个都很出色。

  简单地讲,海纳维盛的技术和产品是指通过互联网,实现由X射线、CT、MR、B超等仪器产生的超大医学图像的远程传输,从而实现远距离的治疗、会诊,最大限度地放大顶级医院与医生的辐射范围与服务能力。只要在世界各地进行样本图像的采集,通过Hinnovation的服务平台进行网上传递,使所有的在线医生都可以通过PC终端进行医学诊判与服务。

  这一产品不仅适用于中国和美国市场,而且能够满足世界各地中小医院和门诊部的需要。公司已申请多项国际专利,HIconnect系统已获得美国医疗总署510k市场销售许可。现已在美国市场进入前期销售。

  反思四:创业者的反思

  以前曾采访过一些海归创业,总感觉,不少人没有摆正自己的位子,更多地把自己当作客人,而非创业的主角,一味地强调政府该如何如何。其实,政府最多只是创造一个平台而已,具体如何在这个平台上运作,还是要靠自己。

  “政府能做什么?政府能够帮助的是那些非常有潜力、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一方面,帮助他们找到“识货”的投资者,另一方面,帮助手握巨资的投资家们寻觅到真正的“玉璞”。”

  胡晖现象给创业者最大的启发,应该是,创业者永远是自己的主人,包括政府、VC、孵化器等都是自己希望借助的平台,最终能否成功,关键还要靠自己。

  未来,留学人员的创业门槛也会越来越高。光有留学背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的眼光和能力,而这恰恰是一般留学生最缺乏的。

  其实,即使以前,类似的技术公司在国内也并不少,为什么单单海纳维盛被VITAL并购了,很大原因在于胡晖个人极其创业团队的魅力,特别是他在GE工作9年的背景。

  胡晖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供海归创业借鉴。海纳维盛为什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获得了巨大成功,首先是其先国际后国内的发展战略。胡晖的国际化战略就是,先国际再国内。

  HINNOVATION在2000年刚成立时,定位就是先开发国际市场(国内市场还不成熟 只是一个潜在的市场)。一方面,在国际市场站住脚,同时等待国内市场进一步成熟。这样,主攻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打知名度,最终才会被威泰尔看中。

  也正因为刚开始的几步大棋走对了,才有了后来这么丰富的演绎。以至在国内融资“山穷水尽”的情况下,他们还可以找到“柳暗花明”。如果当初只是一味在国内市场拼杀,困在“融资难”的圈子中走不出来,那么就不会有现在的“胡晖现象”了。

  其次,企业要有过硬的东西,让投资人觉得值得投资。

  企业要给出一个新的理念,让投资者振奋,觉得公司未来有发展前途,有发展潜力,这样才能吸引投资者。否则,即便市场机制、融资环境得到了改善,其“融资难”也难以得到解决的。因为投资人只青睐那些特别棒的企业,有真东西的企业。

  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断拓宽自己的发展空间,这样才有可能找到投资。正是由于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包括技术、产品、实力、理念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同,到2003年底,胡晖新一轮融资就谈得较顺利。只是从企业利益最大化考虑,最终他们选择了被并购。

  在公司是独立发展上市还是被并购的问题上,胡晖认为,作为一个科技创新公司,在一个有众多大公司激烈竞争的国际成熟市场中,能独立发展到上市的可能性较小,所以一开始就把被并购作为主要战略目标。

  除此之外,良好而广泛的人脉最终促成了胡晖的成功。胡晖在GE的9年工作经历为其企业的发展积累了人脉。据说,20位世界顶级的透视学权威有五六名对胡的技术称赞有加,他们成了海纳维盛的活广告。这为日后的购并奠定了基础。还有,胡成功地与IBM、GE等合作为海纳维盛取得了宝贵的资金。

  清华科技园发展公司总经理梅萌对胡晖的评价:我觉得胡晖又幸运又聪明,他把国内国外的优势资源都集中到自己手里了。他在GE呆了九年,了解并掌握了顶尖的技术,这是他在美国的优势。而中国的优势在于,这边的成本比较低,这边有一批软件工程师,只要有领头人就可以干好。在那边年薪通常是10万美金,而这边只要10万人民币。现在,他又把美国最大的资本优势拿了回来,所以胡晖这个事儿做得非常聪明”。

  反思五:中关村投资融资突破在何时

  一年半前,即2003年1月9日,在召开“胡晖高级研讨会”的同一地点——北京世纪金源大酒店,中关村政府引导资金签约仪式正在这里进行。当时主管金融的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任冉齐就一再强调,中关村的软件环境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尤其是投融资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首先就是园区内的上市公司太少。虽然园区内已有46家上市公司,但相对于园区已有的1。2万家企业来说,只有0。383%的比例。其进入资本市场的规模与园区快速成长的企业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其次,园区内的创业投资并不活跃。虽然截止到2002年5月,共有119家创业企业获得了VC的投资,包括44%的外资VC,以及53%的本土VC,以及3%的中外联合投资。但这些投资基本是前几年的投资,自2002年以来,只有很少的企业获得创业投资的支持。中小企业面临投融资的严重瓶颈。

  正是基于上述的分析,有关方面决定,设立中关村引导资金5000万。当时的设想是,中关村拿出5000万的政府引导资金,按照5%-30%的跟投比例跟投VC所投资项目。

  当时,场面非常隆重,来自27家本土和3家外资的VC参加了签约活动。他们中包括联想投资、清华创投、世纪方舟、、IDG、龙科等。当时媒介的报道称,中关村引导资金让VC吃了定心丸,今后VC肯定将加大投资中关村的力度。

  但是,时间过去一年半,虽然没有具体的数字统计,但这5000万肯定没有用去多少,因为,本身VC投资的项目就少得可怜,而作为跟投的引导资金,自然是同样的结论。居然,政府的资金也投不出去。

  不仅跟投基金的相关设想没能如愿,另外的一些设想也进展缓慢。比如,当时还设想,除了设立跟投基金,还准备与相关的外资VC合作,酝酿成立定向投资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中关村科技园区创业投资基金”,当时,预计该基金规模在5亿人民币,政府出2个亿,另外3亿由成立创投基金的管理人来募集。

  除此之外,还公布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加大园区上市公司的数量,凸现“中关村板块”;继续与开发行、北京商业银行等合作,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各项担保;与有关部门共同成立“发行中关村企业债券”工作小组;在原有中关村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中关村技术产权交易所;将与境内境外的上市公司、跨国集团合作,推动企业并够市场的形成,为国内外资VC寻求新的退出通道,从而推动新一轮创投活动,形成两性循环。

  当时很多人,包括记者本人在内,都激动不已,觉得这回中关村要动真格的了。

  然而,时间过去一年半,除了技术产权交易所成立外,其他的几项都进展不大,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始终无法突破。

  最近,一项针对中关村科技园区7000家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所做的最新调查显示,这些企业中至少有3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缺口,然而去年却仅有330家企业获得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贷款成功率仅为4.7%。

  对于企业不够规模的,像胡晖这样的初创企业获得资金的比例就更少。

  虽然这回,胡晖本人与境外上市公司合作,实现了园区内的首家高新技术企业被并购,甚至被称为现象广为传播。

  然而,因为这其中看不到VC的影子,总觉得有些美中不足。如果,当初有VC介入,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有人说,如果当初VC知道了胡晖这个项目,并且投资了,那么几年运作下来,别说1800万美圆,很可能是1。8亿美圆的并购价格,还说不定可能像近期的空中网那样通过IPO上市,形成4亿美圆的市值,那样,对于中关村的震动肯定会更大。

  问题是,为什么VC就是不投中关村。据悉,此番北京市委、市政府对胡晖现象非常重视,一个根本原因就是透过现象,研究有利于创业投资发展的实质性对策。一句话,中关村未来的投融资体制的瓶颈突破应该首先从VC做起。那么,影响VC不投资中关村的深层次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原世纪方舟总裁宋欲鸣曾对记者说,原因很多,包括中关村的相关财税政策较之南方一些地区尚有不足,中关村管委会的执行权不够权威,很多政策一涉及到具体的执行层面就推不动。

  而据记者了解,他们曾与安徽省政府共同设立过一个基金,双方各出资一半,作为管理公司,世纪方舟除了每年能拿到2%-3%的管理费外,还可以获得投资收益的30%。

  其他一些省市也都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吸引VC的进入。特别是一些南方省份。正因为有类似的政策优惠,所以很多VC考虑总部南迁。

  其实,即使是VC自己也承认,中关村根本就不缺有投资价值的高科技项目,关键是缺乏将这种投资价值转化成投资行动的良好平台。

  中关村发展高科技产业需要恰当的经济环境,而经济环境的好坏关键还在于相关的体制。有关人士分析,中关村的问题,关键还在于一些无形的制度层面的束缚,这种制度束缚表现为:新的生产力与传统行政、工商、财税管理模式的冲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资金要求与现有的中国金融体系的极不和谐;以及新的创业文化与旧的保守文化的矛盾。

  中关村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卫则说:在中关村面前摆着一道题,我叫它“中关村的歌德巴赫猜想”,这就是中关村投融资面临的巨大瓶颈问题。既涉及我们技术上的创新,也涉及到市场的开拓,更深层次是中关村也是北京、甚至我们国家的投融资体制。

  今年正好是国务院做出“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五周年,胡晖现象的推出,更显得意义深远。

  趁着五周年之机,趁着全球创投趋好的有利形势,中关村不能再等待了。否则,不仅无法顺应世界范围的新一轮高科技行情从而占居有利地位,而且将丧失应有的优势,从而彻底失去中关村的意义,这是人们最不想看到的。

  无论从哪种角度看,中关村都面临着要冲破黎明前的投融资黑暗。

  胡晖今安在?从创业到高级打工

  很多人想知道,被VITAL并购后,当初主要的两位创业者去了哪里?如今又在干什么?

  关于他们的去向居然有几个版本。有人说,被VITAL并购后,HINNOVATION亦不复存在,两人都去了美国。

  有人甚至猜测,他们极有可能像某些硅谷华人一样,创业成功后,买下一座山,在上面建一栋大别墅,然后把全家大小接来,先享受几年再说。因为按照当初的“三三三”制股权结构,胡晖、崔彤哲、孙毅三人共获得1800万美圆,每人600万美圆,接近5000万人民币,按理说有充分的资格享受生活了。

  但依据记者的判断,如果没有以外,胡晖们未来会面临两个选择,其一,选择继续创业;其二,进入VITAL公司,日后可能会成为中国公司CEO,从一个小的创业者到为一家国际知名公司打工。纯粹休息享受的可能应该不大。

  果不出所料。几经周折,记者终于核实,被并购后,胡晖和崔彤哲都选择了后者,即为VITAL打工。只不过,两人有所分工。胡晖去了美国VITAL总公司,做首席医学图象科学家,而原副总经理崔彤哲则留在了国内,专门负责中国区的业务。这个机构暂时成为VITAL的研发中心,崔则是首席系统设计师。

  并购一完成,崔彤哲就离开了中关村国际孵化园,通过中介牵线,搬进了大运村附近的量子银座,与北京技术产权交易所和863软件园基地为邻。“但我们并没有进入软件孵化器。搬到这里,只是想离市内更近些”,崔彤哲向记者解释到。

  记者无意间问到,当初回国创业为什么选择在北京中关村时,崔答到,“首先胡晖家在北京,又是北大毕业;而我又是清华毕业的,都有一种北京情节,选择在北京创业有一种归属感,是其他地方无法替代的。”

  至于为什么还留在VITAL,而没有去其他地方,崔表示,这也是一个现实的选择。因为,并购是有条款协议的,比如,几年内不得从事类似的职业,不能做与之竞争性的工作,非常细节,有诸多的限制;况且,VITAL公司本身也是美国一家非常不错的技术领先的大公司,于是海纳维盛顺顺其自然地成为了其中国的分支机构,确切地说,目前是研发中心。

  针对胡晖现象及其讨论,崔表示,其实他们一直是非常低调的,有很多提法并不是他们自己说的,包括一些媒体发表的一些观点,并没有经过他们的同意。

  但作为中关村的一分子,崔也从心底里希望,既然把他们作为一种现象来研究探讨,那么就让这种现象,为中关村的投融资体制突破,带来实质性的推动,而非仅仅是炒作。

  另外,很多人还不知道,胡晖与崔彤哲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打网球。被并购不久,他们就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了一家叫做TENNIS123的网站。“不过那纯粹是爱好,与商业无关,也与现在的技术无关”,值得庆幸,中国单薄的天使投资人队伍又添了两位新人。

【责编: 蛛蛛】
 
评论】 【收藏】 【订阅新闻邮件】 【推荐】 【  】 【打印】 【关闭】 【至顶
 相关文章
  • 中国硅谷软硬皆输 中关村投资竞争力全国第十
  • 中关村启动联合大围剿 非法导购将何去何从
  • 专家破解中关村迷雾:5分钟诞生一个新企业
  • 中关村之痛:被政策泡沫掩盖下的惊人事实
  • 警方掐断中关村“盗版源”一举抓获28名嫌疑人
  • 一天被骗18次 中关村奸商经典语录

  •  用户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匿名发表
    电子邮件: 把回帖email给我
    标题:

    注意事项

     1.请您对您的言行负责,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
     2.禁止利用本论坛发表危害国家或恶意攻击他人的行为
     3.本论坛保留删除违规留言权利
     4.本栏目中的言论若违反规定而受到法律追究者,责任自负,与本网站无关
  • 盛世危言:什么在摧毁风险投资?
  • 京城全面封杀地方品牌PC 中小品牌无处存身
  • 网拍市场淘宝网血战易趣 eBay在华垄断受阻
  • 调查显示电子商务业务细分趋势增强
  • 诸侯要割据谁成终结者?搜索的“七国”演义
  • 电邮免费扩容暗藏“玄机” 商家说出盈利秘密
  • 门户网站掀第三轮搬家潮 纷纷撤出北京东区
  • 查询:
    | 关于我们 | 站点导航 | 投稿指南 | 诚邀加盟 | 客户服务 | 新闻邮件 |
    (C)2003-2004 MyPrice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