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最迟钝的网民都能敏锐地发现,门户网站又掀起新一轮的跑马圈地热潮。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Google、新浪、网易等著名门户网站先后推出或扩充了大容量的免费邮箱,网民们的邮箱容量在一夜之间突然膨胀了几倍甚至几十倍。
喜不自胜的网民们自然清楚,促使商家不惜血本推出免费午餐的动机只有一个:盈利。至于怎么盈利,可能还是藏在商家内心深处的秘密。
圈地运动风起云涌
9月初,新浪邮箱宣布再次扩容,免费邮箱容量最高将达1GB(1000兆),收费任你邮邮箱容量则直接扩大十倍,最高可达2GB,新浪副总裁蒋显斌以“对网民绝对是一个惊喜”对此次扩容作出点评。
这是新浪6月首次扩容后的又一次动作。此前,门户网站间推广免费邮箱的竞争已经如火如荼。业界一般认为,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是Google,今年4月1日,它推出空间为1GB的免费电子邮箱服务Gmail,承诺将向每名用户提供可以保存50年收发的所有邮件的服务,并声称“我们的目的,就是让你的邮件永久地保存在邮箱内,你不需要不停地去删除邮件”。
话音一落,各大门户网站迅速作出跟风似的反应。5月,Yahoo!免费邮箱全球升级到100兆。进入6月,战事愈演愈烈,先是新浪免费邮箱从9兆扩容至30兆,并同时增加任你邮全新功能———100兆网络保管箱;接着是网易免费邮箱迅速从25兆扩容到260兆;紧随其后,微软公司宣布加入这场角逐,把Hotmail免费邮箱的存储限制由2兆提高到250兆。8月,TOM宣布推出150兆免费邮箱。
时至今日,发布邮箱扩容的消息依然是新浪、网易等网站界面最醒目的板块之一,目前也不清楚还有多少网站将卷入这场战斗。有的可能正蓄势待发,当然也不排除静观其变者和理性退出者。
收费策略败走麦城
推出免费扩容的门户网站都无一例外地摆出“旨在惠及网民”的慈善面孔,实际上,促使他们推广免费邮箱的,是他们心里默认但嘴上不愿提及的事实———收费邮箱尝试失败。互联网实验室的咨询顾问谭强和孙永杰介入战事研究后做出如此判断。
互联网诞生时,网站的老板们都深感迷茫,他们不清楚互联网除了完成通信功能以外还能做什么,只知道通过电子邮件可以培养网站的知名度和人气。当时使用电子邮件还是一种时尚,旨在提高点击率的网站纷纷采取免费的方式招揽网络游客,因此电子邮箱在门户网站创建初期的首轮“圈地”中功不可没。
互联网得以普及和使用电子邮件成为网民们的生活习惯之后,2002年,部分网站借与国际接轨的名义使出狠招———收费。这时饱受泡沫之苦的互联网业也找不到切实可行的盈利模式,只好选择在最基础的功能———通讯上动刀。谭强介绍,当时有的网站对电子邮箱采取了强制收费的手段;不少网站为把网民逼到使用收费邮箱的独木桥上,采取了降低免费邮箱服务水平和提升收费邮箱服务水平的策略,如对免费邮箱的垃圾邮件、病毒邮件不加理会,对免费邮件传输过程中的丢失和泄密也不管不问。
收费策略恶化了网站的“公众形象”,也降低了各门户网站的流量。收费后,新浪、网易、TOM和搜狐等4大门户的总流量相对比例1年来下跌了大约10%。
4大门户调查后发现,应用免费邮箱依然是他们门户流量的最重要支撑,失去免费邮箱,就有可能失去整个网络天下。
回归免费机关算尽
各自为政多时的网络江湖再起烽烟,令网民们多少有些意外。一直关注战况的谭强则认为,本次免费邮箱竞争热潮并非偶然,而是互联网迎来发展春天后的理性选择。经过几年的艰苦鏖战,互联网已经走出严冬,短信收入俨然占据各大门户网站利润的60%,广告、网游、搜索等也成了各自的收入来源,金鸡独立式的邮箱收费盈利格局终于打破,再加上各大门户网站纷纷上市圈钱,具备了较强的资金实力。这为免费邮箱的回归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而网络技术本身的进步,尤其是带宽的增大,则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也为大容量邮箱的运行和庞大邮件的传输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而推行大容量免费邮箱的成本,相对于网站已经或可能取得的收益,完全能够承受。免费邮箱的扩充将主要增加存储设备的成本、服务器增加的成本、带宽增加的成本和人力管理的成本。除了人力管理成本外,其他几项成本主要是固定投资,一次性投入后追加少量维护费就能维持邮件正常发送。“一般而言,花几十万顶多几百万投资就足够了”,谭强说,“对于互联网业,几百万块钱算不了什么”。网站的经营者歌颂自己为网民谋利时从来闭口不提他们并不算高的成本,这是他们的秘密。更大的秘密,则是他们盘算如何把大容量的免费邮箱纳入其盈利轨道。利用邮箱聚集人气并在此基础上挖掘短信、广告等金矿只是其一,开掘海量邮箱本身的潜在价值可能将要进入操作日程。谭强感觉目前的邮箱功能开发得还很不到位,但是新浪邮箱推出的电子杂志已经为开掘邮箱本身的矿藏做出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