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小灵通击落手机资费 再“砍”宽带高门槛 |
|
2003-12-15 11:22:18
/() |
与缓慢增长的欧洲和美国电信业务相比,2003年飞速发展的中国电信业是全球最炙手可热的市场。不仅更多的国际电信巨头进入中国市场,让国内各大电信巨头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国内市场的新生力量也不断推动国内电信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对消费者而言,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贯穿全年的资费激战。
击落手机高资费
从今年年初到年底,京、沪、穗三地的移动资费不断跳水,即便是处于政府监管部门眼皮底下的北京市场,两大移动运营商的资费标准也几乎是一月一个样。而这场移动电话资费价格战的始作俑者是被俗称为“小灵通”的无线市话业务。
自原邮电部定下我国移动电话月租费50元、每分钟0.40元并双向收费的标准后,从1997年到2003年年初的6年时间里,尽管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移动资费不断突破政策底限———有所下降,但移动电话用户最集中的京、沪、穗三大城市的手机资费却始终保持高位,这三大城市因此被称做国内电信高资费的“最后堡垒”。
2月19日,小灵通基站建到了京郊回龙观小区,随后小灵通又先后在广州、上海两地公开放号。小灵通的不断推进,逼迫两大移动运营商的高资费终于退出“最后堡垒”,不断推出降价措施。
中国移动在上述三城市破天荒地推出手机网内接听0.10元/分钟,拨出资费实施第一分钟0.40元、第二分钟0.30元、第三分钟以后0.10元的新标准。而另一传统移动运营商———中国联通的降价力度更大,甚至推出接听来电一律0.20元/分钟的“如意133”。
这个首现于浙江余杭市,曾被业界专家认为“技术落后”的新业务,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市场遍及大江南北;今年前10个月,小灵通新增用户2000万户。
再砍宽带高门槛
在小灵通业务上尝到了甜头的网通集团,继续在宽带上举起了其屡试不爽的“价格”利刃。
进入10月,网通集团旗下的北京通信宣布对ADSL用户推行免初装费、120元包月的资费标准,试图将以往部分规模较小,但通过高价格维持生存的宽带运营商清洗出场。一旦成功,网通将有望成为北方互联网市场的执牛耳者,并具备叫板中国电信互联网业务的实力。
可惜,抱有类似想法的,不仅仅是网通一家。仅北京一地,其他宽带运营商———长城宽带、蓝波、歌华、方正等都不甘示弱,相继投身降价大潮。宽带降价还导致其他互联网接入服务的降价潮。
大赢家出人意料
2003年堪称迄今为止中国电信史上价格战最频繁的一年,究竟谁是这场价格战的最大赢家呢?从目前来看,最大赢家既不是运营商也不是消费者,而是电信设备生产厂商———国内最大的小灵通生产商UT斯达康,它获得了多项巨额小灵通基站、终端设备订单,以超过100%的增长速度备受海外资本市场投资者的追捧,其总裁吴鹰也登上今年的胡润和福布斯分别编制的富豪榜单,也是惟一一位榜上有名的民营电信企业家。
张春江劈出新网通(年度人物)
4月29日,原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张春江被任命为中国网通集团总经理兼党组书记。
4月30日,张春江正式上任。此时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实现拆分已经整整1年的时间,但内部整合仍陷于停滞状态,集团的三大组成部分吉通、小网通和北方十省通信公司业务重合、内部竞争严重,而且吉通和小网通都负有巨额债务。
6月,张春江成功地点燃新官上任后的第一把火:网通集团短短三天时间成功收编了股权结构混乱、负债高达28亿的吉通。此举创下了国内电信运营商大型收购的最快纪录。此后,张春江以合并的形式将小网通纳入网通集团内部。11月,网通国际公司挂牌运营。
经过张春江“三板斧”之后,网通集团已经为下一步彻底整合打下了基础。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张春江的“铁腕”本色,使其成为今年推动我国电信业和国有特大型企业改革的代表人物,其备受瞩目不仅在于推动了网通集团的改革步伐,更重要的是,网通的闪电重组成功地为国内其他运营商改革做出了上好的效率示范。
■记者出镜
★姓名:刘奇
★性别:男
★星座:天秤座
★爱好:体育、旅游
★入行时间:一年零四个月
★信箱:psliuqi@hotmail.com
年终感悟
当“双枪将”是我干电信记者这一年最不得已的选择。
朋友家人联络早已习惯了我入行前使用的全球通号码。一位联通高层人士接受笔者采访时直言相告:“为什么不用CDMA啊,一个电信记者,不亲身体验一下,怎么能够了解CDMA的特点?”咬咬牙,记者换了个CDMA手机。但几日后,中国移动工作人员则热心“慰问”———“对我们的服务不满意吗,还是采访安排的不好?”
我从此痛下决心当上了“双枪将”,两部手机,两套名片。
世界第一(数字电信)
根据信产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通信业务收入超过4257亿元,增长13.9%;电话用户总数达5.12亿,电话用户总数、移动和固定电话用户数均为世界第一,并且移动电话用户首次超过固定电话用户。值得一提的是,仅仅是今年前10个月全国新增的电话用户数就达到5167.2万户。(人民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