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永恒不变的宗旨。在市场经济中,若是没有相应的法规约束,企业都会不顾一切去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经过改革,电信运营商已是企业,企业所具有的特性也都不能例外。同时,其它行业的发展经验证明,如果企业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政府的有效保护,出现的问题悬而不决,将会在客观上助长企业的不良风气,助长更多的企业做出种种恶性竞争等不良行为。
历数近年砍电缆光缆事件后,记者终于理解一位电信业员工在谈到恶性竞争时所发出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的感叹。确实,在外部缺少强有力的约束机制,一旦陷入恶性竞争,并在政府不能有效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情况下,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运营商就会在企业本性的驱使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用户利益和社会利益,去参与恶性竞争。如此一来,参与恶性竞争的运营商就会越来越多直至全部,并会越陷越深,最终导致恶性竞争行为层出不穷。难怪一位对电信业竞争情况十分熟悉的业内人士对当前我国电信运营商的评价是“谁都非善类”。
谁限制谁?其实,从现实情况看谁都有限制别人,也有被别人限制。花样很多,手段种种,砍电缆光缆有证据留下,会遭受监管部门和社会舆论的惩罚和声讨。于是,运营商便在交换机上修改数据,暗中使绊限制正常通信,别人既无法抓住把柄,又能损坏竞争对手市场形象,抑制其发展。
2000年,轰动全国的兰州通信事件就是网间限话的典型例子。据新华社报道,该事件是在兰州移动先对“小灵通”拨打手机做了限制后,电信也做了部分限制所致。据了解,截至2000年8月2日,兰州电信两次致函兰州移动,恳请对方于8月6日尽快开通32、33、36、39字冠,并于8月2日20时以前取消对36字冠无线市话呼叫移动手机用户的限制。但兰州移动在复函中却以未收到甘肃省邮电管理局和省移动公司通知无法配合开通为借口,继续拒绝取消对小灵通呼叫移动的限制。在经多次交涉未果,甘肃省通信管理局也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兰州电信于8月2日15时切断了固话与移动用户间的网间互联。于是,轰动全国的兰州通信事件就这样发生了。
虽然兰州通信事件的责任人后来受到了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严厉处理,但并没有因此杜绝此类行为,反而拉开了运营商在全国许多地方暗中使绊进行相互限制正常通信的蔓延,并且限制互联互通的方式也开始向越来越隐蔽的方向发展,从最初的人为中断网间通信,逐步发展到发话或落地拦截、不定时修改局数据、不采用统一的网间互联信令、人为限制增加网间互联电路等。这不禁令人感叹,“兰州经验”也会提升,这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典型。
在福建泉州,小灵通(当地称“泉灵通”)业务自2000年上市以来,就不时受到竞争对手的限呼打压,并有竞争对手借此向用户发短信诋毁小灵通网络不好。2001年,由于移动公司在交换机设置障碍,对以229开头的号码实行限呼,导致所有229号段的小灵通用户不能正常通信,后来在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强大的舆论压力和省通信管理局的行政监督下,当地移动公司才取消对这部分小灵通用户的呼叫限制。
2002年5月8日,成都联通固定和移动用户不能拨打成都电信部分号段的用户。成都电信通过信令跟踪,发现联通并未将其呼叫送到互联电路上。
2002年10月、11月份,根据统计,在河南全省、江西差不多半个省,联通CDMA手机拨打中国移动的接入率不到10%。为此,河南洛阳CDMA用户围攻了联通营业厅和办公楼,一些用户在联通营业厅生气地摔掉手机。在湖北,甚至闹出因为联通CDMA与移动GSM互联互通问题百万群众签名要到北京上访的事件。
2003年3月19日,福建省宁德市出现联通GSM网手机多个号段与宁德移动本地用户互拨不通。经过调查,发现主要问题出现在交换数据制作上。
2003年6月26日、29日、30日,在山东日照、莱芜、威海等地陆续出现通信与电信两公司网间市话在中继及被叫用户均空闲的情况下,当地中国电信的用户拨打通信公司电话不通。
2001年底就推出的中国电信固话短信业务,至今仍无法与其它运营商实现短信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