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意见反馈 加入收藏 简体 繁体
 
 
首页 产品 导购 新闻 商城 商情 二手 Ineternet服务 论坛
 
 
台式机|笔记本|掌上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MP3|手机|外设|无线网络|全部产品  
 
首页 服务资讯 专家导购 技术应用 MYPRICE推荐 服务导航 工具箱 资料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INTERNET服务 > 资料库 > 正文              查看全部主机服务类文章
域名查询
最热门服务提供商
带宽测量器
主机服务搜索
INTERNET主机服务
INTERNET接入服务
 
 
 
 
资料库 常见问题解答
其他产品 本周推荐
 
 
  联系本站
 

 
局域网发展史(四)
时间  2004-08-17 20:32:22 作者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缤纷软件园
 
EtherSwitch由于以下几个理由而与当时的绝大多数网桥有很大的不同:

网络开关(Switch)是一种提供同时多条数据传输路径的体系结构,和电话交换机很 相似,使整体吞吐量显著提高。

EtherSwitch使用一种名为"切入法"(cut-through)的新桥接技术(而常规网桥是使用存贮、转发技术)。通过这种网络开关使延迟时间降低一个数量级。  

    最终使Kalpana成为名牌的是该公司的奠基者 Vinod Bhardwaj和 Larry Blair采有不 同凡响的经销方法来推销该产品。 EtherSwitch是以提高LAN性能的网络开关来销 售的,而不是以互连不同LAN 的网桥来销售。这一区别非常微秒,但几乎在一昼夜 间, EtherSwitch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领域--网络开关(或网络交换器)。

全双工以太网

    1993年, Kalpana创造了另一项突破--全双工以太网。常规的共享介质以太网只以半双工模式工作,网络在同一时间要么发送数据,要么接收数据,而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对所有的用户,共享以太网都依赖单条共享介质,因此在技术上不可能同时发送和接收。全双工的优点是很明显的--同时发送和接收,这在理论上可以使传输速度翻一番。 Kalpana把这一特性加到它的集线器中,全双工很可能成为未来交换式集线器和服务器网络接口卡的标准。

快速型以太网的出现(1992-1995)

    网络开关虽然是降低网络通信拥挤的最佳设备,但每个以太网开关只能为每个端口提供10Mbps的最大流通量。对于要求10Mbps以上流通量的应用,唯一合格的竞争者曾是光缆分布型数据接口(FDDI),它是一个昂贵的基于100Mbps光缆的LAN。大型网络的管理人员已在开始实现FDDI主干网和FDDI服务器连接,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甚至在把客户机或工作站连到FDDI环上。在80年代,DEC、AMD、NS和IBM等名牌公司将数百万美元投在FDDI半导体厂和产品开发上。1991年,Sun微系统公司甚至打算将FDDI连接加到每--台SPARC Station机上(所有的SunS PARCStation已配备有内建的10Mbps以太网连接)e不幸的是,由于高成本和复杂性FDDI从未成为主流技术。而与此同时,以太网的价格由于销售量猛增而急剧下跌。某些网络公司开始建造含有高速FDDI和以太网端口的交换式集线器。Crescendo通信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员,它建造了一个配有FDDI和交换式10BASE-T端口的工作组开关。可是,很多用户越来越多地考虑以太网的长期前途,因为这一技术已有10年的历史,这在计算机界是公认的事实。

    在1991年8月,现已从3Com公司退休的Howard Charney,以太网的合伙发明人David Boggs、细缆以太网的发明人和3Com的第一个EtherLink网络适配器的总工程师勋Crane与3Com前任技术副总裁Larry Birenbaum在一起谋划成立一个新公司。他们打算从销售网络测试装置开始,但在讨论过程中,Birenbaum突然提出能否使以太网按原速度的10倍运行,已经作过一番研究的Crane立即回答"不成问题",Boggs也表示同意。以下的历史就是在1992年2月28日,Charney、Birenbaum等成立Grand Junction网络公司,从事设计、建造和经销高速以太网装置。该公司的董事成员有Metcalfe、Chamey和三位风险投资者。该公司位于加州Fremont市,离硅谷的路程只有20分钟就到了。Grand Junction公司成立后立即投入100Mbps以太网的研制工作。

    在1992年下半年,Grand Junction公司研制100Mbps以太网的消息不腔而走,因此该公司决定提前在1992年9月对外正式发布研制100Mbps以太网的新闻。

IEEE 802.3 100Mbps标准大战

    1992年,IEEE802工程组召开全体会议,其中一项议程就是高速以太网,会上提出两个技术方案:一个方案是由Grand Junction网络公司提出的。该方案建议保留现行的以太网协议,此建议得到3Com公司、Sun微系统公司和SynOptics公司的支持。第二个方案来自HP公司,该方案建议采用100Mbps传输的完全新型的MAC(介质存取)协议。这次会议标志着"快速以太网之战"拉开了序幕。

    在1993年期间,IEEE的高速研究小组继续其100Mbps的标准化工作。各种各样的建议都在酝酿之中,但主要的问题仍未解决--802.3组是采纳HP提出的新MAC方案还是保留原以太网的CSMA/CDMAC协议,大多数小组成员对保留原以太网感兴趣,但末达到通过标准所需的75%的法定多数,以致争论仍在继续。Grand Juncttion、Intel、LAN Media、SynOptics、Cabletron公司、国家半导体公司(NS)、标准微系统公司(SMC)、Sun微系统公司和3Com很快对这种永无休止的争论和IEEE标准中的政治障碍感到厌烦,于是为加快标准化步伐而合伙另起炉灶,成立了"快速以太网联盟",拉起了推进"基于原以太网标准的100MbpS以太网方案"的大旗,从而使HP和AT&T在工业界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不幸的是,HP和AT&T仍坚持他们的优先级请求协议是最佳方案,拒绝保留CSMA/CD以太网协议。为了打破僵局,IEEE为优先级请求存取法任命一个名为802.12的新工作组。

随后又发生了以下事件:

1993年10月,FEA(快速以太网联盟)公布了它的100BASE-X互操作规范,现在名叫100BASEiTX。同月,GrandJunction公司首家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快速以太网集线器和NIC--FastSwitch2.0/100和FastNIC100。

1994年5月,InteI和SynOptics宣布并展示了他们的快速以太网装置。

在1994年的大半年时间里,IEEE802.3组都忙于其它部分的100Mbps以太网标准,如100BASE-T4、MII、中继器和全双工等标准。

同年,FEA的会员增加到60家,许多在开始时支持新802.12技术的公司也纷纷倒戈,或者公开声明两种技术都支持。

1994年末,Inte1、Sun微系统公司和Networth公司开始推出100BASE-TX型兼容产品。1995年的第一季度,Cogent、3Com、DEC、SMC、Acction、SynOptics/BayNetworks等公司也相继推出自己的100BASE-TX型产品。

1995年3月。IEEE802.3u规范被它的成员和执委会所通过。于是快速以太网的时代宣布来临!

几个月以后,FEA(快速以太网联盟)解散,其工作也暂告结束,其标准已经完成。这时正是销售以太网产品的昌盛时期。直到1995年末,各厂家日新月异地不断推出新的快速以太网产品,快速以太网达到了它的鼎盛时代。

工业趋势(1995)

    1995年是工业界联合提供成套产品的年份。1995年末,3Com、BayNetworks和Cisco已成为可提供成套产品的真正的网络公司,可以提供从路由器、机箱式集线器和工作组集线器到网络管理和远程访问设备的所有产品。另一个趋势是很多厂家都认识到:ATM是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很难立即替代介质共享的局域网。用户们和厂家开始更多地致力于一些革命性的技术,如以太网交换技术(Ethernet Switching)和100Mbps快速型以太网。

    1995年是致力于高科技事业的银行家们的投资丰收年。1994年,Wellfleet和SynOptics两家公司合并组成BayNetworks公司,从而掀起了一股工业兼并的浪潮。BayNetworks继续执行这一扩展策略,在1995年春,它宣布了兼并Centillion的计划,这是一家从事于Token Ring交换技术的先驱公司。1995年所发生的最大的高技术兼并是3Com公司购买了从事于机箱式集线器的Chipcom公司,从而获得了该先进的机箱式集线器技术和有利可图的与IBM的OEM合同,这一事件值得一提是因为Chipcom公司是唯一能同时提供100BASE-T和100VG-AnyLAN产品的主要的机箱式集线器公司。伴随着3Com公司的这一兼并活动,VG计划就销声匿迹了。

    对我们来说,在这--年中最感兴趣的事情是Cisco Systems公司兼并GrandJunction Networks公司。对业界内的人士来说,GrandJunction Networks是一家快速型以太网公司,它提供了第一台10Mbps工作组交换器,而且首先提供快速型以太网的各种网络接口卡,转发器和交换器。3Com和BayNetworks从一开始就是快速以太网联盟的成员,而Cisco很晚才参与快速以太网的业务,因而无论是在交换式以太网、FDDI、100VG或100BASE-T等方面,或者在等待ATM方面都无法明确自己的方向。在100BASE-T的初期,缺乏Cisco的路由器是取得快速以太网成功的主要障碍,随着Cisco在1995年兼并以太网交换的先驱公司Kalpana,一切就都改变了。GrandJunction的兼并对快速以太网具有特别的决定性意义,随着这一兼并,交换式和快速型以太网就明确地成为今后几年所选用的高速组网技术。

在1995年,网络界最令人感兴趣的一些事件包括:

    Cabletron公司(它是SynOptics公司势均力敌的对手)没有登上交换式和快速型以太网的航班。到1995年末,Cabletron就不再观望,它购买了SMC的以太网交换部分,这是它第一次采取的兼并行动,最终使得Cabletron进入交换式和快速型以太网市场。

    另一次有意义的兼并行动是ForeSystems一家在ATM技术上领先的公司)兼并了以太网交换公司Alantec。多年以来,ForeSystems公司一直主张不要采用以太网,代之以ATM,这一兼并事件表示它已承认:基于帧的技术(如以太网和令牌环)在今后的很多年中仍然是核心技术。

    世界上最大的PC和服务器厂家Compaq计算机公司通过购买Networth和Thomas-Conrad两家网络公司而大步地进入网络市场。

    在快速以太网适配器产业务中,Intel公司已处于领先地位,并有40%的市场份额。

干兆位以太网(1999-?)

    1995年l1月,IEEE802.3标准委员会组建了一个新的"高速研究组(High-Speed Study Group)",去研究每秒1干兆位速率的以太网。

    1996年3月,IEEE组建了新的802.3z工作组,负责研究干兆位以太网,制订相应的标准。很快,一些快速以太网原来的支持者和某些新的发起者组成了“干兆位以太网联盟(GEA)”,其中包括11家公司,它们是3Com、BayNetworks、Cisco、Compaq、Granite Systems、Intel、LSI Logic、Packet Engines、Sun、Microsystem、q、UB Networks和VLSI Technology。一个月以后,另外28家公司也加入厂该联盟,其中包括Hewlett-Packard(HP)公司。

   干兆位以太网的关键是利用交换式全双工操作去构建主干网和连接超级服务器及工作站,或许还能借用现有的技术(如光缆信道前端技术)去使用光缆(某些人已经将千兆位以太网称为1000BASE-F,表示在光缆介质上1000Mbps的传输速率)。于兆位以太网还支持半双工/转发的局域网和铜芯电缆,但要求网络直径为20到25米(某些人主张修改CSMA/CD访问方法,以增加网络直径)。如果千兆位以太网取得成功,很显然,在今后至少10年时间内,以太网帧将仍然是数据通信的标准。     


下一篇:主机托管简介
 
评论 推荐 关闭  
 
   
  • 欧盟鼓励成员国大力推广电源线宽带接入服务
  • 智能光网络
  • 体验面对面的网络视频通讯
  • 2005年宽带发展各方说法:ADSL仍将唱主角
  • 网民上网行为:用户上网目的
  • 网民上网途径:用户上网方式
  •  
       
     
    | 关于我们 | 站点导航 | 投稿指南 | 诚邀加盟 | 广告服务 | 邮件订阅 |

    京ICP证030062

    MyPrice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果有问题,请发电子邮件给webmaster@mypric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