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意见反馈 加入收藏 简体 繁体
 
 
首页 产品 导购 新闻 商城 商情 二手 Ineternet服务 论坛
 
 
台式机|笔记本|掌上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MP3|手机|外设|无线网络|全部产品  
 
首页 服务资讯 专家导购 技术应用 MYPRICE推荐 服务导航 工具箱 资料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INTERNET服务 > 资料库 > 正文              查看全部主机服务类文章
域名查询
最热门服务提供商
带宽测量器
主机服务搜索
INTERNET主机服务
INTERNET接入服务
 
 
 
 
资料库 常见问题解答
其他产品 本周推荐
 
 
  联系本站
 

 
局域网发展史(二)
时间  2004-08-17 20:28:46 作者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缤纷软件园
 
3Com将以太网产品化(1980-1982)

    在DEC、 Intel、Xerox的工程师们仍在为以太网规范进行最后加工时,Metcalfe已在谋求 其它商业利益,井谢绝了Steve Jobs建议他参加Apple计算机公司开发网络的建议。1979 年6月, Bob Metcalfe、Howard Charney、Ron Crane、Greg Shaw和 Bill Kraus组成一个计算机通信和兼容性公司,就是现在著名的3Com公司。

    1980年8月,3Com公司宣布了它的第一个产品,即用于Unix的商业版TCP/IP,并在1980年12月产品正式上市,1981年2月制定了宏伟的经营计划。3Com收到了一大笔风险基金,1981年3月,即在官方标准正式公布前18个月,3Com公司已将它的第一批符合802标准的产品(3C100收发器)投放市场。1981年底,该公司开始销售 DEC PDP/11系列 和 VAX系列用的收发器和插卡,同时也销售Intet Multibus和 Sun微系统公司机器用的收 发器和插卡。

    Metcalfe的最初商业计划是把1980年的风险资金投到为新个人计算机开发以太网适配器的工作上,因为新的个人计算机在世界各地刚刚兴起。1981年Metcalfe与所有的大牌PC公司(其中包括 IBM和Apple)商谈建造以太网适配器的计划。在Apple工作的 Steve Jobs立即表示赞同,一年后3Com公司为Apple机配置的第一批以太网产品投放市场。这台名叫Apple Boxes的以太网设备是一台连接到 AppleII并行端口的笨拙的机箱,在市场上 以失败而告终。一直以创造历史著称的IBM当时也宣布了最初的IBM PC,但不与3Com合作,原因是IBM正忙于发明自己的令牌环网。但3Com决定在没有IBM合作的情况下推进自己的计划,开始开发EtherLink ISA适配器。18个月后,即1982年9月29日,第一台EtherLink投放市场,并随机配置相应的DOS驱动软件。

第一台 EtherLink在许多方面有技术上的突破:

    EtherLink网络接口卡可通过硅半导体集成工艺来实现。1983年,3Com成为新起的Seeq技术公司的合伙人。Seeq公司许诺在它的VLSI技术中使一个硅片能包含大多数的离散控制器功能,从而减少印制板上的元件数量及其成本,并留出足够的空间使收发器能组装在一块印制板上。1982年年中,EtherLink变成包含一块以太网VLSI控制器硅片的第一个网络接口卡(NIC)--Seeq8001。

    更重要的是EtherLink成为IBM PC的第一个以太网ISA总线适配器,这是以太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由于Seeq硅片的价格低,所以3Com能以950美元的价格销售EtherLink,这比其它的卡和以前销售的收发器都要便宜得多。

·在EtherLink适配器推出之前,所有以太网设备的特点是采用一个外接的MAU收发器,将它连接在以太网的细同轴电缆上。由于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节省了大量空间,因而该收发器就可集成在插件卡上。由于传统的粗同轴电缆存在各种缺点,因此3Com公司也采用新的细缆布线方法。

    这个名为细缆以太网的基本思想是由EtherLink设计师Ron Crane发明的,并很快成为事实上的标准。这种细缆以太网有许多优点:不需要外加收发器和收发器电缆,价格便宜,由于细同轴电缆容易安装和使用,使得网络与用户更加友好。

    Metcalfe决定以IBM PC为目标,使3Com公司大受其益。当时IBM设计IBM PC是想将该机主要作家庭计算机用;然而开始大量购买PC机的却是各个公司,而不是家庭用户。1982年对PC的需求已超过预测值,IBM一个月就卖出20万台PC,比公司原先的预测超出一倍之多,使得IBM公司的工厂加班加点,用一年时间生产出要两年半才能完成的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在1981年初,IBM XT上市,此时IBM已占有PC商业市场的75%的份额,可惜的是IBM当时没有认识到各公司想把他们的个人计算机联网。到1983年时, EtherLink的生意火爆,1984年3Com的股票开始上市。同年3Com、ICL(国际计算机有限 公司)、HP将细缆以太网的概念提交给IEEE,不久IEEE就以l0BASE2承认它为官方标准。由于节点到节点的距离缩短到200米,所以将该标准称为10BASE2;还有,由于它采用较便宜的细同轴电缆,因此也称为 Cheapernet。

StarLAN:思想伟大,但速度欠佳(1984--1987)

    细缆以太网在大多数方面都比常规以太网优异,细缆以太网用廉价的柔软性强的细同 轴电缆取代了昂贵的黄色粗同轴电缆。另外,大多数细缆以太网的网络接口卡( NIC)都有 内含的收发器,使得它容易安装和降低费用。

    但是细缆以太网仍有一些主要的缺点,例如同轴电缆因偶然性事故或用户的某种粗心 而断裂(这种事往往时有发生),就会使整个网络瘫痪。另外,要求在网络两端进行正确的 端接,而且网络重构是一个问题--如果用户进行实体方面的移动,则网络电缆必须相应地 重新布线,这往往是既不方便,而又容易出事。

    1983年底,从英特尔公司来的 Bob Galin开始与 AT&T和 NCR协作,研究在无屏蔽双 绞线(UTP)电话电缆上运行以太网。 NCR建议采用类似细缆以太网的总线额扑结构,而 AT&T电话公司热衷于类似现行电话布线结构的屋形结构。 UTP星形配置的优点是多方 面的:便于安装、配置、管理和查找故障,而且成本较低;这种星形星置是一个突破,因为它允 许采用结构化布线系统,它用单独一根线将每个节点连接到中央集线器,这对于安装、故障寻找和重新配置显然是一个明显的优点,可以大大降低整个网络的成本。

    1984年初又有14个公司参加到 UTP以太网的研究活动中来,有过很多次讨论,主要 都是围绕如何使快速以太网能运行在 UTP线上。他们证实低速以太网( l-2Mbps)可以在 Category3线上运行,并能满足电磁干扰规定和串扰方面的限制。但某些经销商强烈反对 将速度降到常规以太网速度的10%,很快使不少人失去兴趣,其中也包括以太网的两位领 头人3Com和DEC在内,而其它一些参与者认为1Mbps对配置 IBM PC和 XT机的 PC网 已够快的了。在经过--番激烈的技术讨论后,该集团表决通过将以太网退回到1Mbps。

    10家公司决定执行lMbps以太网,并与IEEE进行商讨。IEEE802小组委托以Galin为首的StarLAN任务组进行标准化工作。1956年中,作为IEEE802.3新标准的1BASE5被 批准实施(StarIAN 可支持从集线器到节点间长达250米的距离,在1BASE5中的5表示 节点到节点的距离为500米)。  


下一篇:主机托管简介
 
评论 推荐 关闭  
 
   
  • 欧盟鼓励成员国大力推广电源线宽带接入服务
  • 智能光网络
  • 体验面对面的网络视频通讯
  • 2005年宽带发展各方说法:ADSL仍将唱主角
  • 网民上网行为:用户上网目的
  • 网民上网途径:用户上网方式
  •  
       
     
    | 关于我们 | 站点导航 | 投稿指南 | 诚邀加盟 | 广告服务 | 邮件订阅 |

    京ICP证030062

    MyPrice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果有问题,请发电子邮件给webmaster@mypric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