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市场波涛汹涌
笔者记得真正拥有万元笔记本概念的那年是1998年,那一年有一个品牌叫做Winbook,据说来自台湾。但其实总部设在中关村中科大厦的那家小公司其实就是它的大本营。虽然在做工与质量上与其它主流品牌相差悬殊,但是与主流“相差悬殊”的价格依然让当时手头拮据而又需要本本的用户关注。有人把现在并不算景气的电脑产品比作是便宜的像“白菜”一般,的确相比几年前现在的电脑产品的确有了大幅度的价格调整。但是这“白菜”就真的这么容易吃了吗?

虽然这几千块一颗的“白菜”仍然不便宜......
时隔N多年,一晃就到了2004年。这一年这种局面在没有什么变化的情况下反而更变本加厉起来。首先是拥有着本土优势的国内笔记本厂商,面对国外厂商的多种攻势,国内的笔记本厂商依然“从容不迫”的面对威胁。新天下、大东海等厂商更是使用高配低价的“本土优势”来奋力抵抗国外品牌。在这一年,万元笔记本已完全脱离了配置低价格才低的概念。5999、6999、7999、8999满目截然。只要你敢买,那配置就绝对不会让你觉得有半点吃亏。

不过质量与性能
不过质量与性能嘛,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一年,业内称为价格杀手的新天下忙了个不亦乐乎。因其产品质量低下,维修及代理混乱。所以在网上被众多网民骂了个“某动物血喷头”。这一年,新天下就成为了“垃圾”的代名词。依然是这一年,清华同方等国内知名厂商也在万元左右的市场投入了更大的力度。仍然是这一年,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非常值得关注的低价笔记本产品,例如IBM的R系列与ASUS的M6等等。

不成熟反而有些畸形的市场与国内厂商犀利的反击
不成熟反而有些畸形的市场与国内厂商犀利的反击,让一直高高在上的国际品牌们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虽然肉痛,但是面对国内这深不见底的市场,它们妥协了。IBM、东芝、HP等均迎合市场胃口进行大幅度的降价和改变。例如,IBM专门针对低端市场推出了自己使用P4 M处理器的R50/R51系列。而东芝的R100/150也让更多的消费者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在截稿前笔者得知,SONY也第一次在市场中拥有了自己低于万元的行货产品……

神舟笔记本
看着这风风火火的市场,笔者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低的仅仅只是价格吗?或者这里面还存在些更多的不为人知的东西。想着新天下老总那波涛汹涌的演讲与口号,笔者顿时“感动”的泪流满面。明年,真的会拥有3999元的笔记本吗?突然间,笔者想起了一位师兄在一篇文章中给低价笔记本开的玩笑。
“地价本本往往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稳定,这一点在国产的超低价产品中感受特别明显。买回来一台超低价本本,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会突然坏掉,因此会带给你一种全新的感受:明知它会坏,但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坏,相当刺激。这就跟王家卫不断想出的新点子,拍出的另类新电影感觉无异。”
当然了,楼上的话,不是小生我说的,我只是转帖,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