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根据不成文的“显示器摩尔定律”来说,2003年底应该是17寸液晶显示器价格争相跳水、并且大面积普及的一年。不过市场总是按照自己规律来运转的,经过了整个2003年的洗礼,虽然部分低端产品的价位已经徘徊在3000左右,但主流的17寸液晶显示器却依旧保持在3500元以上的坚挺价格上,让众多翘首企盼享受17寸液晶大屏幕的消费者失望不已。
不过降价和普及毕竟是大势所趋,15寸液晶显示器经过去年的几轮价格大跳水后,已经十分接近厂商的成本底线,利润空间被压缩的微乎其微。对于厂商和经销商来说,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就必须把目光投向17寸液晶甚至更大屏幕的产品身上。
液晶面板技术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液晶显示器的价格走向。在液晶显示器进入市场的初期,第一代LCD工厂的生产线只能使用300*400mm的玻璃来进行切割,切割的成品只是一块15英寸或一对10.4英寸的面板;到了第二代的液晶面板生产线开始使用370*440mm的玻璃基板,切割工艺也达到了能切割出四块面板的水平。到了第三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基板面积已经增加到550*650 mm,切割水平可以同时生产出四块15英寸面板;在目前尚算主流的第四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则使用730*920mm或680*880mm基板,能同时切割6块15英寸面板。目前很多厂商已经上马的第五代工厂使用1000*1200 mm或1100* 1250mm基板,而第六代液晶生产线的也已经轰轰烈烈上场,液晶玻璃基板的规划设计为1500毫米×1850毫米,可切割为四片四代厂基板(730毫米×920毫米);最近又有了关于第七代液晶生产线动工的消息。从第一代生产线发展到现在的第五代生产线和正要上马的第六代、第七代,虽然在生产环境还是选用的基板都有了很大的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为了切割更大尺寸的液晶面板,液晶显示器的价格也正随着它们的发展而变动。
长江后浪推前浪
相对于15英寸液晶显示器1024x768的物理分辨率来说,17英寸液晶显示器的典型物理分辨率为1280x1024,在像素的数量上要比15英寸增加了70%多,在实际显示面积上的增加远远超过15寸CRT和17寸CRT的差距。更大的显示尺寸可以让用户拥有更大的桌面处理空间,打开更多的操作窗口、在单窗口下浏览到更多网页内容、显示整页的文本、在Excel中处理更多的数据、图形处理应用中获得更精准的定位。而17寸液晶的体积和15寸液晶相差无几,不存在占用空间上的差别,完全没有小尺寸CRT显示器升级到大尺寸时带来的体积问题。对于在CRT时代就习惯了在1280×768甚至更高的分辨率下工作、娱乐的中高端用户来说,价钱比17英寸CRT显示器还贵,物理分辨率却只能达到1024×768的15英寸LCD实在是鸡肋,相比之下分辨率更大,显示效果更好的确7寸LCD则更加符合他们的需求。因此随着17寸液晶显示器的各项性能渐入佳境,中高端用户的加入也必将对LCD的普及起到促进作用。
青出于蓝
传统的CRT显示相比,液晶显示器一直拥有为人所责难的技术性能问题:如响应时间、可视角度等问题。但是随着液晶显示器技术的逐渐成熟,这些技术问题大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技术的提高是LCD显示器在近几年来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拿响应时间来说,自从桌面应用型液晶显示器面世以来,响应时间长就成为LCD最受指责的缺点之一。简单的来说,响应时间是指一个液晶晶元(liquidcrystal cell)从发光到不发光,再回到发光状态所需的时间,也就是一个像素由黑转白再转黑所需的时间。响应时间的计算单位是毫秒(ms,milliseconds),时间拖的越长,液晶显示器的画面反应就越慢。而目前绝大多数的17英寸液晶显示器产品的响应时间都达到了25毫秒甚至16毫秒。如果从理论上来分析,25~30帧/秒的DVD电影视频播放在响应时间在30~40毫秒的液晶显示器上就能得到很好的显示效果,而对于每秒帧数更高的3D游戏来说,对响应时间的要求才更高,25毫秒甚至更快的16毫秒这时候就能体现出优势来。
另外,在参与本次年度评测17寸LCD显示器中还出现了很多独特设计,例如SONY特有的ErgoBright技术,可以根据外部光线自动感应调整显示器的亮度,还有LG独有的的柯菲(ColoriFic)技术,可以在任何硬件配置的改变以及使用环境光线不同的情况下都能达到图像显示与输出一致的效果。这些类似的显示技术在参与本次年度评测的产品中还可以找到很多。在显示器的外观设计方面,也出现了很多别致的人性化设计。例如以前显示器的连接线缆一直都是在显示器背后杂乱无章的摆放,而本次很多显示器厂商都加入了很人性化的活动嵌板设计,可以方便的将显示器背后杂乱线路收拢集中。除此而外,作为未来家电典范的液晶TV也出现在年度评测,这款由VIEWSONIC推出的LCD TV,据称是全球第一台采用第四代宽银幕技术的数字LCD TV,采用了16:9的DVD宽银幕格式,可以接收数字信号,并且带有画中画和数码滤波等高级电视特性。此外,它不仅仅是台数字电视,同时还是一台显示器。Viewsonic N1700W的出现,使显示器与电视之间可以方便任意的切换,代表了未来数码家电的流行趋势。
关于本次测试
本次测试我们一共收到了25款17寸LCD显示器,都采用1280×1024物理分辨率。 同以往我们进行的测试相比,我们发现各款LCD之间的性能差异已经大幅减少,尤其是在图像质量主观评价中体现得更是明显,大部分产品在画质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这说明LCD的技术已经日益成熟,有实力有规模的大品牌对产品的品质控制都比较完善。
参与测试厂商产品
测试产品列表 |
-
爱国者自然窗790T
-
AOC A370
-
BenQ FP737s
-
BenQ FP756ms
-
大水牛HL1702A
-
CMV CT-722D
-
CTX S730
- EIZO Flexscan L557
- 金长城 737H
- HYUNDAI ImageQuest Q17
-
IBM ThinkVision L170P
-
LG 未来窗 1720B
- MAG 776
- MAYA NFS-70
- 雅美达 AS171EL
- microstar 1780AS
- Philips 170C
- 神州数码L1730
- SONY SDM-X73
- Samsung 173S
- Samsung 173V
- viewsonic VG700
- viewsonic N1700W
- X7 NAga 17"
- X7S-Agama 17"
|
爱国者自然窗790T
图为:爱国者自然窗790T显示器
优点:16ms的响应时间,丰富的OSD菜单调节功能
缺点:机身略厚,只支持D-sub输入方式,没有中文菜单选择
作为知名的国产品牌,爱国者显示器自从CRT时代起就已经广为人知,高性价比给广大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爱国者又在市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更名运动,启用国际化标识,推出了酝酿已久的新标识??aigo。由爱国者推出的新一代自然窗790T17寸液晶显示器采用符合国际流行趋势的金属底座和窄边框设计,支架部分采用单曲轴设计,可方便调节显示器可视角度。
由于采用了窄边框设计,使得790T的视野显得更加开阔
侧面观
由于采用了窄边框设计,使得790T的视野显得更加开阔。同时,爱国者自然窗LCD显示器屏幕与液晶板之间的反射板进行了最佳优化效果,增加防眩涂层,使文字显示效果笔画锐利,整体图像的色彩度适中。再加上16ms的低响应时间,适合常用家庭看影碟、玩游戏以及文字处理的应用。作为知名国产显示器品牌,爱国者自然窗790T的OSD控制菜单功能丰富,但却偏偏在语言设置里没有中文菜单选择,难道是为了突出aigo的国际化战略?
产品规格参数 |
外观: |
374*365*200 (mm) |
液晶面板物理分辨率: |
1280x1024 |
对比度: |
400:1 |
亮度: |
300cd/m2 |
像素响应时间: |
16ms |
显示接口: |
D-Sub |
可视角度(水平): |
160 |
可视角度(竖直): |
140 |
中文菜单: |
有 |
内置扬声器: |
无 |
TCO认证: |
TCO99 |
AOC A370
图为:AOC A370显示器
优点:底座设计合理,便于调节面板角度,OSD菜单的设置功能十分丰富
缺点:OSD按键偏软,分离式底座,不易固定
拥有为全球诸多一流品牌电脑代工显示器经验的冠捷电子,其自有的AOC显示器品牌也已经在大陆市场经营多年。最近冠捷电子又推出了被冠之以“视界头等舱”称号的AOC A370,据说从外观设计到应用设置的灵感都来源于乘坐飞机头等舱时所享受到的服务,让用户在使用AOC A370的时候,从视觉上享受到有如飞机头等舱般的一流尊贵服务。
侧面观
底座采用分离式安装,采用了外置电源设计,AOC A370厚度仅有2厘米左右,大概和一台普通的笔记本电脑厚度相当。面板边框也采用流行的窄边框设计,整体体积更显轻巧。OSD菜单的设置功能十分丰富,简单的一键“AUTO”调节功能也可以快速调节,无需繁琐的逐项调节。
产品规格参数 |
外观: |
450x460x210(mm) |
液晶面板物理分辨率: |
1280x1024 |
对比度: |
450:1 |
亮度: |
260cd/m2 |
像素响应时间: |
16ms |
显示接口: |
D-Sub |
可视角度(水平): |
160 |
可视角度(竖直): |
160 |
中文菜单: |
支持 |
内置扬声器: |
无 |
TCO认证: |
TCO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