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玩家不会忘记IntelliMouseExplorer3.0为他们创造的一个个奇迹,WCG,CPL,CXG,甚至大大小小形式各样的Lanparty,总会见到数之不尽的玩家包包里面会放着陪伴他们冲锋陷阵,经历枪林弹雨的IE3。而今,IE3的嫡系-IntelliMouse Explorer 4.0面世,延续IE3不败的神话,给游戏玩家带来全新的游戏体验!
今年8月份的微软大幅下调高端鼠标价格以来,众多游戏玩家也想到了微软即将推出
新一代的鼠标以取代99年诞生的IE3,回击罗技MX500在高端市场给微软造成的冲击。在国内市场,首先是将IE3降价100大元,价格直线滑落至399,基本和罗技的MX500持平,刺激了高端市场的销售,一时间,一些高档的网吧中,我们也看到了IE3成为了CS专区的标配。10月份,微软正式发布华时代的“倾斜滚轮”设计,随即更新鼠标和键盘驱程以配合发布带有该技术的一系列鼠标。国内市场首发的是以无线、自由、个性为设计理念的桌面高端鼠标和鼠标套装-Wireless IntelliMouse Explorer 2.0 、Wireless IntelliMouse Explorer in Black Leather、 Wireless Optical Mouse。
从IE3的圆润和柔弱的曲线一转至IE4的至刚至阳,可以看到微软在设计风格上的大胆创新和突破,延伸至指端按钮的两道为人体工学而设计的凹槽将人体工学的设计理念诠释的淋漓尽致。相对瘦小的亚洲人手里拿着硕大的IE3总是没有那么一种感觉--太重了,在拿到本次评测的IE4后才惊觉IE4瘦身成功,他的重量已经达到了Io的轻量级,和罗技的mx300,甚至是以质量闻名的mx310相当,不习惯的朋友会有一段比较长的适应期。
IE4的材料比IE3更上了一个档次,表面的处理经得起手汗的侵蚀和轻微的碰撞,光滑度和罗技的mx700相当,不过应该更加耐久,更耐碰花。但相对于MX500那种细腻和砂状质感的材料则显得有点简陋。在鼠标的拇指部分,采用的材质只是一层表面的材质喷涂,在侧面,我们可以看到材料的采用。
外包装照片
依然采用了IntelliMouse Explorer来命名这款国内玩家专称IE4的倾斜滚轮鼠标。
虎口的握持部位更加高耸,鼠标向外侧倾斜,食指和拇指位置的凹槽清晰可见,充分体现人体工学。整体和IE3的尺寸比较,长度缩小3mm,虎口握持部位提高2mm,拇指和尾指的扩张部位最宽拓展4mm。整体长度的降低更加适合亚洲人的手型。
图为:孪生姐妹--Wireless IntelliMouse Explorer 2
孪生姐妹--Wireless IntelliMouse Explorer 2,是最早在国内推出的带有倾斜滚轮技术的鼠标。外观上的区别就是有线和无线,背部微软光学技术标志是否透光,此外,鼠标底部的区别也颇大,由于电池仓的关系,Wie2将光头偏移至鼠标的靠近外部,亦即尾指附近的位置,中心的安排失当,需要依靠电池的安装来平衡或调整。而IE4则将光头设置在鼠标的重心部位,在可控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鼠标的拆解
图为:去掉拇指握把的IE4
底板的后部留了一个孔洞
背部采用插件安装,按键部位安装巧妙,有两个卡栓固定。可拆卸的背部有螺丝连接。和朋友交换背板使用也不是什么难事。我们看到底板的后部留了一个孔洞,那是为了留给红色透明的微软光学标志发光使用。虽然这个标志从最早的Io开始就存在,但在IE4上则改为了透光的透明组件。这也许是玩家首次见到能发光的微软光学标志。
鼠标的垫脚覆盖着两颗螺丝
鼠标的垫脚覆盖着两颗螺丝,拧开后即可将上盖和底板分开,前部压线的部件安装比较紧,主线缆在这里绕了几下,微软的设计师们想的周到,在容易磨损的地方套上了热熔胶套加以保护。
按键手感清脆
按键手感清脆,耐久。在IE4上的按键虽然没有标识,但手感和IE3相比,软了很多,整个按键行程较长,而且由于外壳的按键弹性比较丰富,按键为斜向后的施力方式,因此按键的施力区显得比IE3更大,在遇到游戏中的突发事件时,不致出现因手忙脚乱而按键失灵或者按在按键边、失效的情况。
竖式PCB设计
竖式PCB设计,由于虎口握持部分比较高,鼠标在这里的厚度是最大的,因此将拇指按键设置在竖起的PCB上,对PCB的强度有比较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拇指按键通常设置得松垮垮的原因。在IE4中,竖式PCB依靠数据传输的5针脚和主板相连。拇指按键手感依然显得松弛。可能是采用了新按键的缘故,IE4上的拇指按键手感比IE3紧凑,但由于虎口部位高度提升了3-4毫米,而按键设置在靠鼠标的上边缘,拇指在正常位置转到按键位置时,需要比较长的距离。总体上说,这个设计直接导致了拇指按键手感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