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再度创造了辉煌和奇迹,机身最薄9.7毫米,重量最轻785克(PCG-X505/SP)按照这样的标准在业界横向比较一下,Sony在笔记本设计上的功力的确毋庸置疑,正当大家在为未来笔记本设计方向争论不已的时候,Sony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概念。昨天我们在报道了X505发布消息后,很多消费者都对于Sony这款全新设计的笔记本电脑产品非常感兴趣,今天我们整理了一些有关日本媒体对于这款笔记本产品的相关报道内容作出了一篇X505的详细介绍文章,希望能够让大家对于这款笔记本新品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第一代的505即使是放到今天来看还是相当轻薄
X505这里X的含义应该是eXtreme,很明显,在X505这款产品的设计上我们依稀能够看到97年11月第一代505产品的影子,实际上新一代的X505产品和最早一代的505产品在幅面标准上是完全相同的,Sony是故意这样设计的。
轻薄的高性能体验
从设计的标准上来看X505的确和第一代的505产品非常相似,1Spindle的设计风格,10.4寸液晶屏幕,领导业界的轻薄新概念都是这两代产品的特色所在,第一代505产品厚度为23.9毫米,重量为1.35公斤,无论是厚度标准还是重量标准在当今业界看来依然算是轻薄概念,更何况这是6年前的产品,而6年后的X505则更是将笔记本带入了新的移动概念上,整体性能的提升并没有为Sony在精简笔记本厚度重量上带来阻挠,虽然说随着频率的提升,晶体管数量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热量问题是目前笔记本厂商研发上的重点问题,但是Sony却没有退避,可以说,X505在整体设计上超越了目前业界同类笔记本产品。
在推出第一代505产品之后,Sony面对了设计思路上的分歧:高性能还是移动性?Sony在99年发布的N505和Z505产品就明显说明了当时Sony的思路所在,保持双线发展方向,N505继续采用轻薄设计,选择了10.4寸液晶屏幕,而Z505则有所提升,选择了12.1寸液晶屏幕设计,随着技术的发展,N505演变成SR/SRX系列,到了今天变成了TR系列,而Z505则发展成R505系列和今天的V505系列产品。很明显TR系列和V505系列的设计理念和市场定位有明显的不同,那么是否可以在这两个看似无法统一的路线中选择出一种相对平衡的发展路线呢,Sony早先发布的VX系列就很有平衡的味道,但是却没有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同,经过挫折之后,Sony拿出了X505,看似完美的平衡产物,轻薄的高性能体验。
笔记本厚度重新定义



X505的整体厚度设计创造了目前笔记本架构设计的全新概念
X505的整体厚度设计创造了目前笔记本架构设计的全新概念,不足1厘米的厚度设计在现有的笔记本架构设计上几乎是无法实现的,这也就意味着Sony突破了现有的笔记本设计架构理念,创造了新的架构设计标准,X505机身最厚位置是在电池仓位位置上,连同电池的厚度大约为21毫米左右,整机机身平均厚度为15.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