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该案进展如何华硕都将左右为难
本报记者 王如晨 发自上海
遭遇“笔记本电脑天价索赔”的华硕似乎有些被动。昨日,华硕北京品牌中心总监郑威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索赔案将进入司法程序,此时比较敏感,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
索赔方显得很自信。10日晚,索赔方代理律师张平对记者表示,既然华硕动用了司法手段,那这件事已由民事问题上升到刑事问题。他认为黄静、周成宇两人索赔数额虽高,但并不构成犯罪,敲诈罪并没定义具体数额,两人行为只是“维权过当”。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PC产业分析师表示,无论索赔案进展如何,华硕公司都将左右为难。因为问题笔记本CPU毕竟属于不能上市销售的工程测试品,而这正是问题的根本。
事件起源
华硕遭遇的笔记本天价索赔,起源是,北京消费者黄静买了2万多元的华硕 笔记本电脑,使用中坏了两次,经华硕维修中心维修后,仍然存在问题。
后来其友人周成宇发现,该笔记本处理器被换成了英特尔工程测试产品,而这种产品是不能上市销售的。
于是,黄、周两人随后以向新闻媒体曝光为谈判砝码,向华硕公司提出高达500万美元的“惩罚性赔偿”。双方多次谈判未果,华硕最终报警。
3月7日,因涉嫌敲诈勒索,黄、周被海淀警方羁押。
但华硕公司至今仍未给出令公众信服的问题处理器原由。
处理器来源模糊
华硕对该笔记本处理器来源有些模糊。记者获得的录音资料显示,起初,华硕维修中心林迎钊工程师承认是他换的问题处理器,之后该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许佑嘉将产品来源归于渠道伙伴北京新人公司。
之前,华硕代理律师还曾对周成宇表示,公司正在调查内外原因,争取尽快出来结果;在与索赔者周成宇、黄静谈判时,许佑嘉还曾表示,笔记本中也许是黄静本人带来的处理器。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华硕的理由越来越多,但肯定无法回避问题的根本,CPU毕竟是测试产品,而且来源并没最终确定,华硕这么说应该是在争取时间。他声称,此事必定损伤华硕品牌,而且,来自英特尔公司的压力将会更大。
华硕的隐患
“假CPU事件”曾是2005年英特尔公司最大的负面新闻。英特尔全球董事长贝瑞特去年11月曾在成都、北京两次强调这一事件的恶劣影响。并表示,如果再有厂商销售测试版处理器,一经查实,将采取法律措施。
英特尔公司公关总监刘婕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刚刚听闻此事,“华硕公司对此事应该最清楚”。
华硕一定不愿看到它与英特尔之间的合作由此破裂。尽管它依然是全球第一大主板企业,但以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自有品牌却承担了其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目前,华硕笔记本电脑在大陆的销量已进入前五。此外,该公司大陆最大的生产基地——上海南汇工厂正在紧急建设中。
但是华硕毕竟启动了司法程序,这势必遭遇更多质疑。因为消费者关心的是,华硕已经销售的笔记本中是否存在同类问题?
许佑嘉自始至终坚持表示,华硕没有更多责任。他强调,华硕一定会在合理承诺的范围内,100%地对用户负责到底。至于什么是“合理承诺范围”,他表示,就是笔记本的更换与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