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小灵通“搅局” 04年手机单向收费能实现? |
|
2003-12-31 13:00:32
|
都是小灵通惹的“祸”
日前有消息说,信息产业部正式下文要求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几大运营商,在明年3月份前完成短信的互联互通。这是小灵通继北方10省、市、自治区实现本网短信互通之后的又一大利好,给小灵通的快速发展再添助力。 中国网通北京通信 公司副总经理林明近日向媒体表示,进入10月份以来,小灵通销量直线攀升,截至11月24日,小灵通的用户已经达到23万,最多的时候,一天新开通的用户就达到了1万多。虽然网通给北京通信公司下的指标是在年底前实现38万的用户数,而他们已经把这个目标提高到了50万。北京通信市场部经理李立涛说,小灵通用户发展之快已是“奇迹”。就北京通信市场而言,年增8万用户为分水岭。固定电话到1992年才突破8万用户,寻呼业年增8万用户用了6年,手机用了5年,ADSL去年才发展了4万多用户。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小灵通的发展受制于政策也得益于政策,信息产业部以“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不鼓励也不反对”的模糊字眼为其定位,于是小灵通一路高擎单向收费、费率与固定电话相同的“大旗”搅动了移动通信资费市场。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一年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不得不多次对资费进行调整。从市场和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是需要小灵通这样的搅局者的。他还说,明年移动和联通在解决好互联互通结算的问题后,也打出单向收费的牌来是完全有可能的。 联通单向收费年末冲关遭挫 11月13日,重庆联通大规模地抛出了单向收费炸弹“如意听”,宣布新入网的G网用户全面实行单向收费,免费接听包括外地联通、移动、电信用户的任何来电,从而开创了重庆市全网单向收费之先河。但仅仅过了5天,重庆联通的单向收费业务就被紧急叫停。 11月30日,长沙联通正式将其针对本地市场的品牌“长沙行”的资费进行调整,即不分网内网外,被叫“一元包月”,主叫为0.28元/分钟。然而48小时之后也被紧急叫停。 信息产业部有关人士称,大幅度调整资费的个案,应报信息产业部做出决定。所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联通此次在重庆、长沙实行单向收费纯属试探行为,看看政府对手机资费的底线到底是多少。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作为政府部门,也肯定理解消费者的心情,如果信息产业部准许了这次单项收费,那么移动也肯定会跟进推出单向收费的业务,单向收费的风潮就会席卷而来,电信和网通的小灵通也不会坐视自己的最大优势化为乌有,自然会拼死相争。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将受到沉重打击,并会出现一片混战现象,所以政府部门要从中干预,希望能平缓过渡到单向收费。而中国移动运营商也一直在配合信息产业部的策略,采用各种促销手段不断降低资费,拉拢消费者,实际上消费者在埋怨双向收费的同时,也已经从中得到了单向收费的部分实惠。 变通准单向收费已成事实 上海联通为争夺市场上70%以上的预付费充值卡用户推出的CDMA充值卡,从2004年1月1日起,最低资费不仅达0.08元/分钟,而且推出6个月促销期的单向收费充值卡。据了解,这种单向收费卡的促销期为6个月,超过活动期后,接听来电也仅需每分钟0.08元。除此之外,还有夜间21点到次日8点本地通话均按每分钟0.10元计收的夜话卡,资费直逼固定电话。 12月初,锦州移动与联通两大公司接连出台手机准单向计费新政策,移动手机35元月租,赠来电显示,赠相当于500元资费的2500分钟本地接听时间。联通公司也推出了优惠套餐,其一:月租30元,赠来电显示,同时赠送600元的本地接听费,也就是机主不出本地可以免费接听任何一种市内或长途电话;其二:月租35元,赠来电显示,送600元本地接听,而且主机呼叫市话超过100元后,每分钟0.15元。 12月中旬,中国网通天津市通信公司推出“一号通”业务,只要将手机、固定电话和小灵通捆绑在一个虚拟号码上,就可以用固定电话接听手机上的来电。利用一个8位的虚拟号码,在此号码下最多可按顺序设置手机、固定电话、小灵通等三个真实号码,变通实现了手机单向收费。业内人士认为,此项业务与广州此前推出的“游子归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固定电话接听手机来电,从而变通达到手机单向收费的目的。 12月19日,四川联通也在全省范围内推出CDMA133零听风行卡。四川联通综合部相关负责人称,CDMA133零听风行卡最大的特点在于本地市话被叫基本通话费免费。 专家:单向收费不如资费下调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接受媒体采访认为,技术缺陷明显,仅仅因为便宜就如此受宠的小灵通从一个侧面证明,目前多数消费者对手机资费依然敏感。而真正让消费者得到实惠的,还是资费标准下调。目前的手机资费标准使移动运营商长期享受超高利润,早该大幅度下调了。但他又认为,单向收费有害无利。
消费者对于单向收费的期盼,实质上来自于对目前手机资费的不满。那么这种不满能通过“双改单”来消除吗?这个问题对于消费者而言,其潜台词是,随着双改单,资费水平也会“双改单”,也就是说会降低一半,但这也许是想当然的结果。他指出,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人都混淆了收费方式与资费水平这两个概念,目前的移动通讯实行的是双向收费,通俗地说就是中国两个移动运营商联通和移动各收各的0.4元/分钟的市话,他们之间互不结算。时至今日,中国的电信资费依然是由政府来定价的,所以目前移动运营商们的“价格战”不过是在带着镣铐“暗战”罢了。可以想象的是,在当前移动资费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双改单得以实施结果会怎样? 有关人士还指出,任何一项业务或产品的定位、定价不可能一成不变。现行的手机资费形成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全国的手机用户还没有现在一个城市的用户多。由于当时手机的“贵族”色彩,导致其资费自然也会按照“贵族”的市场定位制定,因此费用之高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国际上,国际电联也开始把手机用户数纳入普及率指标。而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手机用户已经与市话用户的数量基本持平,因此手机已经从满足部分人群的通信消费需求变为大众基础通信设施的一部分。作为“基础设施”,显然昔日形成的资费体系就不再适应。而且现在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其他地区早已冲破了资费底线。与其名存实亡,不如尽早制定更符合当前市场特点的资费体系。 据专家介绍,在世界范围内,移动电话的单向收费与双向收费几乎平分秋色,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多采用双向收费的方式,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则青睐单向收费。但无论在北美还是欧洲,收费方式都不是当地消费者所关心的问题,他们更多地是在选择物美价廉的运营商和包月资费的高低。而在中国,从1997年起单向收费开始跟双向收费掰手腕。几乎每一年,单向收费都是各大媒体作为“展望”或“悬念”来报道的题目。1997年5月,原邮电部拟订的单向收费方案上报国家计委后,由于各方利益以及其他技术性因素而搁浅。(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这里查看手机产品的相关信息及最新报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