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市场上销售的IP电话卡没有不打折的,有的打到5折乃至3折甚至更低,有的卡在使用时是不用付市话费的,有的则必须加市话费。据了解,国家对IP卡规定的价格是每分钟0.3元,如果按照对折计算,那么每分钟让利0.15元的价格,让消费者在偷着乐的同时,心里难免犯嘀咕:精于计算的服务商,难道真让消费者捡了个大便宜吗?
两折以上照赚不赔
去年IP卡的折价火拼,一度成为媒体追踪的热点,不少专家学者语含隐忧:折扣打得太离谱,企业失去利润空间,恶性竞争非持久之道。于是,就有服务商站出来做秀: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儿,为争夺市场份额,宁可短期亏本。
事实远非如此。目前市场上IP卡的打折竟价风不仅没有使企业伤筋动骨显出颓势,反而愈演愈烈,多数卡种现在都可以打到五折以下,甚至低至三折以下。事实真相是服务商以争夺市场份额为挡箭牌,通过打折吸引消费者,扩大销售量从而大举获利。真正乐在最后的除了消费者之外,还有最大的受益者服务商。
据电信业资深人士介绍,之所以各服务商血拼IP卡业务,关键是目前在各电信运营商的业务中,做移动业务受牌照限制,市话赚钱不易,数据互联网业务甚至还亏损,长途电话业务的利润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实现,其中IP卡长途又是主力,价格战自然更惨烈。
2001年初,国家对部分电信资费进行了结构性调整,降低了国内、国际及港澳台电话资费及出租电路资费等,并明确规定,各IP电话运营企业可根据自身成本结构和经营特点,制定相应的资费标准。有了政策上的支持,各IP运营商纷纷在资费上动起了脑筋,以吸引客户、扩大销售量。
在灵活销售的卡类业务上,“折扣战”短兵相接的味道更浓,折扣从最初的八九折跌到后来的六七折,如今市场上已经没有了不打折的IP卡,而且就算是零售,多数折扣也可以跌至五折以下,甚至低至三折以下。打折的直接效果就是销售额成几何基数急剧增加,完全可以抵消折价的损失。可以这么说,折价的结果是总体上赢利,但由于有的服务商抢到的市场份额小,销售额并没有达到利润平衡点,所以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降价。另外,IP电话卡目前结算采用的方式主要是网间结算,而目前在固定网间结算的费用仅为每分钟0.06元,此外一些电话卡运营商还实行省际结算而在省内不结算,如果以100元面值的IP卡计算通话成本的话,则每张卡的实际成本在15元左右,因此,只要电话卡不低于二折出售,就能够获得利润,假如再不进行一些省内结算,那么IP卡的运营利润就更是“高深莫测”。
低价并非竞争惟一利器
目前,IP卡市场的价格战已进入白热化的胶着状态,市面上面值100元的卡一般售价46-52元,甚至更低。不少服务商更是使出了杀手锏:北京网通加大文化内涵以吸引消费者而不必付出过低的折扣,如中国乒乓球50周年纪念卡、2002年中秋纪念卡等;联通推出的联通193IP电话不仅可以得到大额折扣,而且声称此卡不会产生市话费;有的卡折价后,国内长途话费仅1角左右。
但是折扣的差异也带来一定的问题,通话质量最好的卡,折扣一般在六折七折,很少能打到五折,接通率极差的卡,折扣也大,有的卡连拨10次只有一两次能拨通,不少消费者都选择搭配使用,特别便宜的卡上午用,折扣少但通话质量好的卡应急用。
有专家指出,目前IP电话仍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网络高技术的发展,导致成本大幅下降。不过,IP电话的成本核算内容涉及方面很多,有线路租金、网间结算费用、国外落地费用,还有企业的管理、结算、运营维护、推广宣传等多项费用,每个企业的成本不尽相同。
IP电话不断降价,固然能够挤干暴利水分,对于消费者来说当然是件值得拍手称快的好事,不过一旦合理的降价演变成恶性的价格战,就会对整个电信行业造成巨大危害,最终还是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为人们不会因为话费便宜而不加限制地打电话,通话量的上升是有限度的。事实上,已经有个别运营商在价格战中遇到了周转的麻烦,甚至无钱支付基本的网间结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