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资费套餐市场,一直就存在着“按时长计费”和“按流量计费”两种计费模式之争。反对“按时长计费”的人士说,在上网的高峰时段,由于网络拥塞而导致的垃圾等待时长不应该算在用户的帐单上;抨击“按流量计费”的人士说,如果电脑误中病毒,向其它电脑发送数据包产生的垃圾流量不应该让用户埋单。笔者分析目前国内宽带市场现状,并借鉴国外运营商相关经验,认为在用户的消费行为偏爱、消费感知和运营商的系统支撑等诸多方面,按流量计费模式都尚不成熟,按时长收费套餐仍是首选。
10月26日,南京电信推出了“按照流量多少进行收费”的宽带资费政策。依照南京电信的说法,这是为了“规范单个用户滥用宽带的行为,从而提高绝大多数用户的宽带通信质量和互联网整体使用价值”;而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资费套餐可供选择的种类少了,套餐最低消费额度提高了,且按照流量计费以后,部分用户可能会支付比以往更高的费用。就在人们众说纷纭时,消息传来:南京电信按流量计费方案暂停实施。且不去管该方案的暂停是迫于公众舆论还是监管部门的压力,下面笔者将分析该方案之所以失败的“不合时宜性”。
从宽带用户的角度来看,接受“按流量收费”模式尚需时间
一方面,用户受其生活习惯、文化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因素影响,对消费行为(如上网时段、带宽速率、计费模式等)的选择有很大的偏爱性。
1.从消费行为学上看,用户喜欢简单、透明的资费套餐模式。模式简单,隐含限制条件少,便易于用户理解,且会减少用户投诉量;计费透明,用户便可以把自己的消费额度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在这里用户就面临对“包月不限流量”和“按流量计费”两种模式的选择。按照流量计费会在用户心里设置一个隐性的上网流量限制,这无疑会降低用户体验感。根据海角咨询公司4月份在山西省的调查结果,1200个被访用户中有66.4%的用户更偏向于选择“包年付费”,即不限制上网时长,不限制上网流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