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的DSC-W5是去年最有代表性的中档家用型数码相机之一,今年索尼又发布了W系列的新品DSC-W50,除了外形与原来W系列相比更加轻薄、时尚外,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后,我觉得W50与原来的W系列有了相当大的差别,甚至可以说,现在的W50系列已经完全不同与过去的W系列产品,那么W50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新元素呢?
外观设计
过去的索尼W系列产品的外观一直酷似传统相机,但是在W50上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时尚元素。DSC-W50采用了超薄、紧凑的机身和银色金属材质浮雕纹理外壳,三围尺寸是88.9x57.1x22.9mm,还有2.5英寸的大屏幕,重量不到130克。如此轻便的体积大大增加了数码相机的便携性,既可以放在口袋里,也可以挂在颈部作为装饰,对于衷情于轻薄机身和大屏幕的年轻用户来说,DSC-W50无疑是个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主要性能
W50采用了1/2.5英寸型600万有效像素“超级HAD”CCD和3倍光学变焦卡尔•蔡司镜头,35mm等效焦距为38-114mm,支持2CM的最小微距,最大为光圈F2.8-5.2。W50同时具备光学取景器和2.5寸液晶屏,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习惯,配备的NP-BG1型锂电池,一次充电可以连续使用195分钟,拍摄390张照片。
DSC-W50的一项显著的功能改进是支持ISO1000的高感光度,其实,不仅是W50,索尼把今年所有的数码相机感光度都提到ISO1000以上,可见索尼对自己控制噪点技术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提高感光度实际上是为相机增加了一项“防抖”功能,当在光线不理想的条件下,提高感光度能带来多方面的好处,最重要的是能够减少手抖造成的画面模糊,提高夜景和室内的拍摄质量,这也是目前公认的行业趋势之一。
操作感受
索尼DSC-W50继承了W系列反应度快的优点,开机时间在1.3秒左右,基本做到“一触即发”,拍摄间隔也在1秒左右。W50设有自动、程序自动两种曝光模式以及月夜、月夜人像、风景、雪景、海滩、柔和人像、高感光度等7种场景模式。在程序自动模式下,可以调节对焦模式、测光模式、白平衡模式、色彩饱和度、对比度以及曝光补偿等设置,并有直方图辅助测光。W50有多重测光、偏重中央测光、定点测光三种测光模式,多重测光可以满足日常拍摄需要,偏重中央测光主要用来抓拍,而定点测光则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曝光量,主要用来拍摄剪影等特殊效果。
DSC-W50的按键布局有了一项重要的改进:增加了调节“曝光补偿”(EV值)的快捷键。原来索尼W系列数码相机的四个方向键原来分别兼任微距、闪光、自拍和回放功能的快捷键,但是W50在光学取景器旁边增加了一个回放的快捷键,原来的回放键变成了曝光补偿功能的快捷键??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改进:使用数码相机的程序自动曝光功能时,曝光补偿是个很常用的功能(很多人抱怨自动测光不准,其实是没有用好这个功能),但是现在的数码相机大部分把这个功能设计到了2、3级菜单内,调节非常麻烦,而W50的这项改进确实很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与原W系列产品不同,W50取消了手动曝光(M档)功能。其实,消费级DC的光圈F值对景深几乎没有影响,因此使用“程序自动曝光”结合“曝光补偿”功能,拍摄效果与手动曝光没有多大区别,手动曝光(M档)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一部分有传统相机经验的用户而已,而对于大多数家庭用户来说,手动曝光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鸡肋功能,因此W50取消了手动功能,换来了更薄的机身和更低的成本,这也是众望所归吧。
成像风格
W50的成像风格与以往的索尼数码相机有些不同,过去索尼的消费级DC色彩普遍比较鲜艳,而W50的色彩则要淡一些,画质也显得更细腻一些,甚至有些类似佳能DC的成像风格。这可能是为了满足高感光度下控制噪点的需要吧:因为降噪和保留色彩在算法上本来就是矛盾的,要保持画面的纯净,必然要损失一定的色彩,这也是一种索尼根据市场需要的一种调整。
但是总体来讲,W50的成像质量在同档产品中还是比较出色的,有了600万像素的"超级HAD"CCD、卡尔•蔡司镜头和“新真实影像处理器”三重保障,W50的锐度和细节表现力都不错,整体成像风格也比较清爽、通透,比较符合大众的审美口味。
总体评价:
整体来看,W50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产品。与老款产品W系列产品相比,新款W50舍弃了一些操作功能,从而控制了成本,并融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因此更加贴近家庭用户,特别是年轻的家庭用户需求。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W50更像是以前W系列的简约时尚版,目前索尼又推出了W系列的真正升级产品DSC-W100,它不仅有810万像素,还有手动功能和ISO1250的高感光度,另人惊讶的是DSC-W100的厚度居然也只有24.8mm,看来“时尚”确实是索尼用得最得心应手的一张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