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五上半年,对于数码相机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令人百感交集的。在进口零关税的进一步带动下,各大DC厂商竞争残酷,处于“食物链”最低层的用户们收获与失意并存。从年初500万像素消费类产品大面积跌入三千元内,到现今六千元左右廉价单反的开始盛行,从走下神坛的“八百万昔日贵族”,到比比皆是的“防抖长枪与巨炮”,无烟的战场始终还是那样残酷与现实。
作为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电子消费类产品,DC在发展势头和技术更新方面一直在数码产品世界中名列前茅,虽与PC没有必然关联,却也能够轻松扮演着另一个“摩尔定律打压者”的角色。在瞬息万变、潮起潮落的数码骇浪中,下一个能在卖场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品牌是谁;下一种能够引入新技术引起共振轰鸣的厂商会是谁;下一款能重塑DC经典历史的机型又是谁...
这些参差于技术、市场的多重问题不但是行业人士需得细心研讨的焦点、也是更多理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下面让我们围绕着技术、厂商、用户这几个方面来见证这半年来DC产业的兴衰及对未来进行客观合理的展望。
1、技术突破内含隐情,昔日阳雪终成巴人
与昔日200/300/400/500万像素DC如闪电般的问世速度与滚雪球般的销售业绩相比,自从第一款800万像素消费类DC??索尼F828于2003年岁末上市以来,该指标提升的脚步就牢牢地停止在800万这个台阶上,至今已逾18个月之久,价格也从最初的近九千元降到现在的六千出头,而更多贴近平民的实用型800万像素产品也正纷纷跃入“四千元以内”这个大染缸。对此,许多仍在持币观望的朋友坚信这是因为厂商们在开发更高像素CCD影像传感器时遇到了难以逾越的技术瓶颈,毕竟主流DC消费领域从200万过渡至500万像素也只用了短短的一年时间,他们固执地认为只有将千万级像素新品尽快送上柜台,才能使得消费类800万像素高档DC的价格进一步降至一个更加合理的水平线上。
??事实上,就在F828诞生之前,业者就已经综合现有制造工艺和加工成本等因素,做出了“消费类DC的CCD影像传感器尺寸已经很难再继续增大”的结论,而CCD制程上的滞后也使得在单位尺寸下一味提升像素值这一传统做法首次遭遇到了阻碍(P4 Prescott再现)。即便能够勉强达标,超高像素值所带来的背景虚化能力、噪点和紫边控制等问题也会使得图像处理难度成倍增加,同时也对存储容量、镜头质量、电池续航力及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令厂商整体投入过大过甚,这样一来还不如选购售价更低性能更强的廉价DSLR。
作为是500万像素终结者,800万像素DC已能充分满足准专业用户及业余消费者的各种要求并牢牢地巩固了其在市场的主流地位。厂商是精明的,如果相比之下尚未被完全市场化的千万级像素产品拥有的只是一个华而不实的宣传噱头,而并非在画面质量上取得长足的进步,那么即便是如此高昂的付出仍会被大众所迅速抛弃,要知道在售价合理的前提下,性能与销量从来就不是一对冤家。
2、改变策略,造就另N个黄粱美梦
就市场前景而言,正如上文所述,既然要在CCD像素及图像质量上取得进展在短期内是那样一件令厂商痛苦且实际意义不大的事情,那么将销售策略和产品卖点转移到其它方面便显得顺理成章。合作研发包括影像传感器、镜头、高性能钕铁硼微特电机在内的核心部件既能够大幅降低双方的初期投入成本,又可以在技术上进行互补,只要在相关商业机密上处理得当,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其实早在1995年柯达就与佳能联手发表过Canon/Kodak EOS DCS1,同期问世的E2和E2S也是尼康与富士联姻的结晶,战场上既没有永远的敌人,也不会有恒久的朋友,只要拥有具备足够吸引力的共同利益,没什么不可以。此外,从对压电材料及摩擦系数要求很高但性能卓越的新型超声波电机在佳能数个型号DC上得到推广使用这一市场行为可见,未来的DC仍将延续小型化、轻量化、专业化、功能全面化和人性化的发展路线。
DC自问世以来,从来都是精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生物技术的综合体。厂商肩上的担子任重而道远,它们在艰苦与甜美中焦虑地过活。除了必须集中精力发展独具特色的数字图像处理器以尽量完善图像处理技术与改善成像质量外,更自然的颜色再现技术,更具智能化更高效的区域自动对焦系统,以及光学性能更强体积却更小的镜头组也对机电整合技术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
除此之外,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挑剔的眼光,新产品还要进一步增加若干进一步提升相机综合表现力的实用功能,比如大屏幕高像素液晶取景器、更多更简易的拍摄模式、更短的启动时间和快门时滞、高ISO感光度、高分辨率MPEG4动画拍摄、更长的电池寿命、更小的机身体积等。此外,简单防水、水平/垂直/随机防抖、面部优先对焦等人性化的设计也将被高档消费类DC广泛采用。在各具特色的产品已经遍地开花的今天,在靓丽无比却又杀机四起的图像世界中,尚处于温室中的DC新品们还能有多少个黄粱美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