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的内部构造主要由一个解码芯片、一个闪存芯片、周边元件、一个电路板以及外壳组成。劣质产品只要在每一个项目上偷一点工,减一点料,就能尽可能降低成本,从而以超低价格吸引消费者。这样的产品,你敢买吗?
解码芯片:
MP3制造成本最高的部分之一,约占25%到30%,低价产品往往采用的是廉价的国内芯片方案,包括凌阳、珠海矩力等等,顶多便是使用3502,成本大概是30到50元,虽然这些芯片本身素质有一定保障,但碍于二次开发、周边元件配合的问题,性能往往都不能充分发挥,以致表现为音质差,性能不稳定等。
比较低廉的矩力2075解码芯片,功能还算可以,音质就一般
标识模糊不清的芯片,想必经过打磨,质量值得怀疑
闪存芯片:
MP3制造成本另外一个最高的组成部分,一般占30%到50%以上,虽然目前大容量时代前景明朗,但市场上最受热捧的还是以256M的产品为主,而闪存又有AA级、A级、B级、C级等分类,有坏区数量和擦写次数传输速度不同之分,不同级别质量不同,价格自然不同,据我们了解,大厂常用的256m容量的三星、东芝等闪存单价大概为110元,而比较少见的HY则是80多元,而次品(有坏区)的劣等货只要30元甚至更低。
从质量监控角度来看,闪存生产过程必然存在不合格产品,另外,如今大街小巷或是报纸广告都可以见到收购内存、MP3等等的商贩,这两个渠道足以保证了劣质、废旧闪存的货源充足。使用此类芯片的MP3,容易发生读取慢、经常性死机、容量不足、文件丢失、无法上传下载文件、无法格式化等灾难性损失,严重影响MP3的寿命。
K9K编号的闪存,稳定性等要比K9F稍为逊色
PCB电路板:
电路板是MP3性能发挥的基础,一般劣质产品采用的是2层PCB,比较薄,虽然能满足一般MP3的布线,但通电后的电流干扰大,产生噪音,最直接的感受是收听音乐的时候产生电流声,可以说,缺点是致命的。另外,劣质产品PCB板散热,布局等均存在隐患,制约了质量的稳定,导致返修奇高。一般优质产品用的都是4层或6层的PCB电路板。
PCB板厚度对比,上为良品,下为次品,优劣一目了然
周边元件:
包括晶振,电容,电源IC等等,元件虽小,但作用不容小视,上乘的晶振(例如日本的TDK)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稳定性,而优质的电源IC能更好的起到保护作用,增强持航时间等。劣质元件成本低,质量差,往往带来电压不稳定,把主原器件击穿等严重问题。
元件用料一般,但焊脚歪歪斜斜,没任何的安全感
外壳:
劣质产品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生产检查程序,给人第一感觉是用料低档,做工粗糙,由于选材与工艺的原因,用久了还容易掉色,另外,由于按键等零部件较差(好的要几毛钱,差的只要几分钱,相差几十倍),造成操控不灵,按压生涩等。
综上所述,一款256m容量的普通MP3成本最多只需要220元左右,劣质的产品更是可以低至100元以下,能够以超低价发售,也就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