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流10年(1999-1995)
--笔记本零售市场开始逐渐成熟
综述:这段时间笔记本电脑性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还是要归功于处理器的领头作用。似乎下面叙述的历史都俨然成了处理器的发展史,然而没有它们的功劳我们离多媒体时代依旧要不可及。两强相争的局面也在这一阶段形成,这为后来处理器纷繁的市场打下了基础。笔记本电脑在这一阶段的设计理念都朝着,更强大、减负重进军。由于这段时间笔记本电脑的品牌开始膨胀,国产品牌也开始大力迈进,直接的好处就是价格开始大幅度下调。不过笔记本电脑走入寻常百姓家的距离依旧存在。
这阶段中笔记本的突破性发展莫过于:DVDROM的运用、底座设计的引入。DVDROM的引入开创了数据存储新时代,全面升级了笔记本电脑的媒体能力,配备良好的音效,成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剧院。底座设计将笔记本的重量大大减小,让轻薄设计更深入人心。
历史倒叙:
1999年,AMD、Intel公司在年初就打得不可开交。AMD Mobile K6-2发布,支持了最新的3DNow!而抛开了与Intel MMX技术的纠葛,性能上开始有了大幅的提升。可是处于领头羊地位的Intel那里肯示弱,Mobile Pentium III取代前一任CPU而再一次将移动版处理的速度提升了一个档次,同时将SSE指令带入了笔记本电脑。后续,到了2001年3月20日,Intel抢先发布1GHz Mobile Pentium III,将移动处理器和笔记本都带入了GHz时代。此后的CPU更新换代周期明显缩短。
1998年,Intel公司的移动版PII/Celeron正试问世,这让笔记本的性能又一次得到了飞跃。这种移动版的CPU封装大家很少见到,这里有幸获得大图写照让大家一览其风采。下表则为移动处版PII处理器的编号定义详细分析。同年AMD也正式发布了它首个移动处理器Mobile K6 300MHz。这时开始,我们就已经感觉到了两大处理器巨头的浓厚火药味。
1997年9月,IBM公司在全球率先推出了配备14.1寸彩色液晶,以及DVD驱动器的笔记本电脑。该笔记本配备了Mobile Pentium MMX 200/233MHz 处理器,32MB内存以及3.2/5.1G的硬盘。该笔记本的液晶显示器分模式已经达到XGA(1024 X 768),在当时来说这意味着高分辨率大屏幕时代即将到来。这款笔记本的续航能力为3.5-4小时,整体重量为3.5公斤,片面追求了功能而导致了移动性不强。
ThinkPad 770的推出,让DVD光驱进驻笔记本行列无疑又让存储与数据交换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当时的DVD一般用来存储高清晰度的视频,所以它将笔记本电脑家庭影院的功能又提升了一个档次,为用户带来更高的视听享受。并且大屏幕也开始成为未来几年设计的趋势。
1997年,移动版的Pentium MMX微处理器全面铺开。主频有120/133/150/166/200MHz。内含MMX技术并且使用0.25微米工艺制造的低电压移动版处理器,具有能耗更小的优势。MMX指令集让CPU在使用时的占用率更低,减少发热都起到了很大的进步。从这开始,笔记本专用处理器和家用台式机处理器开始正式分野,制造工艺上完全区别对待。
1996年4月,东芝公司发布了这款Libretto 20的笔记本电脑。这款电脑只有A4纸张大小,重量为840g。它配备了AMD 486DX4 (75MHz)CPU,内存为8MB(可扩展为20MB),采用了2.5寸270MB的笔记本电脑专用硬盘。屏幕则采用的是6.5万色的TFT彩色液晶显示器,大小为6.1寸。内置的锂电池可以维持这款笔记本使用3-6个小时(6小时需要大容量电池)。
之所以在这里提及这款笔记本,是出于两个原因,首先这款笔记本是东芝“萝卜头”系列的第一款机型,很具有历史意义。这个系列一直承袭了小巧轻便的风格,而深入人心。另一个原因就是,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到一款使用AMD处理器的笔记本。出于这个原因,笔者找到了Libretto发烧友的一些资料,让大家详细了解一下Libretto内部的AMD处理器的内涵,甚至是超频能力。这里同时也是在笔记本上尝试超频。
1995年9月,IBM公司生产了一款A6尺寸的掌上笔记本电脑,Top Palm PC100。这款笔记本电脑相当的骨致,厚度为33mm,采用了4.7英寸VGA模式的256色DSTN屏幕。它搭载的处理器为Intel 486SX(33MHz),8MB的内存,没有采用硬盘,却采用了现在我们统称的闪存,内置4MB的储存容量。这款机型内置电池,外观采用全铝合金制造,整体重量仅为630g。这款笔记本电脑的扩展性非常的好,甚至插上电话线能够直接当电话使用。
这款掌上笔记本开拓了PDA市场的先河,将一部分笔记本电脑引领向了更轻便的方向从而造就了市场上后期的掌上电脑。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这款产品上首次使用了拓展坞。它的意义在于,笔记本设计将采用两部分的思路进行,将某些不常用的端口、设备通过拓展坞来提供,从而让笔记本更轻便。基于这思路,才造就了1999年IBM ThinkPad 570的底座设计,并让这种风格瞬间流行开来。
1995年5月,作为TinkPad755 系列升级版本TinkPad760CD这款旗舰产品问世了。这款笔记本采用Intel Pentium 90MHz 处理器,8MB内存(最大扩充为40MB),采用的容量为1.2G的硬盘。这是首次在笔记本电脑上采用了12.1寸SVGA(800 X 600)的彩色液晶显示器,整体色彩为6.5万,跟早期的彩屏手机类似。不过说回来,这款液晶屏幕是IBM的日本合作伙伴东芝公司开发的,在当时最大、最亮的液晶屏幕。这款笔记本属于IBM公司的高端产品,同时还配备了4X的内置CDROM,16位声卡,整体重量为3.4公斤。
“这款笔记本的推出开创了笔记本电脑的多媒体时代”这是对其的惯用描述,可为什么这么说呢?多数的文章都没有给出明确的解答,为了弄清楚这一点,我们翻阅了IBM当时的宣传海报。
从1995年5月IBM的宣传广告上我们找到了这样的一句标语“IBM ThinkPads offer theatre in your lap”。也就是说,ThinkPad为您带来膝上移动影院。IBM的这款笔记本能做到这一点依赖的就是一款IBM MPEG-2解码芯片。这块芯片在当时甚至比台式机更强大,提供了更清晰、更明亮的视频播放。同时这款笔记本还提供了更优质的音质,这借助于“IBM Mwave DSP”芯片。虽然在当时的人们不会再昂贵的笔记本上观看电影,不过这款笔记本的推出正式推动了笔记本的多媒体进程。也正因为多媒体的引入,使得笔记本发展空间更为广阔。还记得以前的光碟游戏的最低要求吗?4X CD-ROM,恐怕这也要从这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