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三:色散更为明显
色散是相机的普遍现象,特别是现在廉价的数码相机,更加明显。它的形成过程是:当镜头里面的透镜在折射光线的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线的色散率以及折射率的不同,从而使得光线透过透镜时,不同颜色的光线无法同时聚集在一个焦点上。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要让蓝光汇聚在焦点上,那么红光以及紫光则难于汇聚。这时,物体边缘往往会出现红紫色的镶边。这种现象在画面中物体的边缘部位特别明显。
某品牌长焦镜头结构图,其中深蓝色的为ED(超低色散)镜片
对于大变焦比的数码相机来说,通常镜头里的透镜组合相对复杂,出现色散的程度会较为严重。特别是在使用长焦端进行拍摄时,色散更是很多数码相机发烧友感到相当头痛的问题。虽然现在不少厂商都尝试采用一些镜片来减少色散的现像,例如松下和奥林巴斯的超低色散镜片,但问题是厂家能够在一部三、四千元的数码相机中投入多少的成本呢?
缺陷四:小面积CCD
从现在普及型长焦数码相机的配置来看,所有机型的CCD面积都小于1/2.5英寸规格,部分机型甚至仅有1/2.7英寸。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相机的感光元件的面积和所拍摄影像的视觉是成正比的。我们将35mm相机的成像面积,即36x24mm称为全画幅,在单反相机中,当使用比这个面积更小的CCD时,镜头的焦距都需要进行折算。例如佳能350D(资料 评价 图片)使用的CMOS面积为22.2x14.8mm,当我们使用28-135mm的镜头时,其焦距更变为44.8-216mm。也就是说,感光元件面积越小,它的视角也越小。厂商真是利用这个原理,通过缩小CCD的面积来获得更长的焦距。
但是我们知道,CCD面积和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之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CCD中单位面积中集成的像素越多,则它的噪点就越明显。同时,画面中出现的色散等成像缺陷也会由于CCD面积小的原因而放大。这对于镜头成像上已具有缺陷的长焦相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另外,小面积CCD在曝光宽容度、画面解析度等方面同比都有明显的劣势。
不同尺寸的CCD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