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 显示器五月涨价内幕调查
进入2004年4月中期,显示器业内就开始传闻CRT价格要普遍提升。五一长假之后,CRT涨价的传闻成为事实。从我们拿到的各大显示器厂商的官方报价以及市场中经销商透露的消息,包括一些大牌在内的主流17英寸CRT的确出现了上涨迹象。
对于17英寸CRT产品来说,其涨价原因可谓众说纷纭。
其中比较公认的说法是上游原材料的紧缺。首先是显像管成本的增加。随着欧洲国家禁止销售CRT进入倒计时,以及亚洲各大显示器厂商的工作重点逐渐转向利润更高的LCD显示器生产之中。目前生产CRT显象管的零部件厂商开始调整产业内结构,以增加规模减小后的本身利润。其次,由于珑管厂商完全退出17英寸CRT市场距今已经有1年左右时间,不少厂家的珑管库存已经销售殆尽。为此只有改投非珑管市场,如此造成目前非珑管产品需求增大而出现供不应求局面。由此,从大环境来看,CRT显像管成本的提升已属必然,俗话说物以稀为贵。
虽然原材料上涨是大趋势,但为什么显示器零售价格的实际上涨开始于最近,其中又有什么具体的因素呢?这也有不少说法。一说是显象管玻璃厂商将陆续在2004年二季度进行熔炉岁修,所以导致这段时间缺货情况较严重;还有更悬乎的说法,指出某上游厂商的生产线失火毁损导致产能缩减。
不过这都是传言,我们很难有能力去证实。但我们能够证实的是,包括中华映像、三星与LG等显象管核心厂商都开始计划分两阶段调涨显象管出货价格,其中第一阶段的涨价已于2004年4月中旬施行完毕,涨幅约2~3%。第二阶段计划于2004年5月开始,计划再度调涨8%左右。
图为:现代酷似LCD的CRT产品
谈完了原材料的客观因素,再从市场营销角度来找找显示器价格上涨的主观因素。由于目前市场处于淡季,小幅上调主流产品售价,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销量缩水带来的利润下降。既然有理由上涨,那么厂商稍微弥补一下自己损失也无可厚非。毕竟相比LCD而言,CRT的利润已经小得可怜了。
图为:三菱Diamond Plus 73显示器
17英寸CRT显示器在业内如此大范围的涨价,不禁令人联想起去年中期LCD的全线上涨的情景。2003年6月以后,突然袭来的LCD面板涨价,使得不少朋友在2003年底购买LCD显示器的计划成为泡影。虽然CRT的涨价不可能像LCD那样疯狂,但此时CRT忽然上涨,是否会影响到暑期大家配置电脑的计划呢?
CRT上涨将再次带来市场“洗牌”
假如涨价已成为现实,那我们不妨再来分析一下涨价对业内的影响。我们假设出一个市场的情景,当然其中除了CRT显示器以外必然要有一些角色:消费者、经销商以及厂商。其中CRT生产厂商对于CRT的售价起到决定性作用,而经销商也有能力对价格进行小范围的微调。至于消费者,虽然没有权利改变售价,但咱们可以选择什么时候买,买什么品牌,以及最重要的??买,还是不买。
对于厂商:从利润的角度来说,17英寸CRT显示器目前大多已经进入“零利润”阶段。这里所说的“零利润”并非是利润真的为零,只是相对大屏幕和LCD而言其单一产品利润很小。但由于国内消费水平尚不能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因此价格比LCD低廉得多的CRT依然拥有远高于前者的市场出货量,因此由规模化市场带来的整体利润仍旧可观。这也就是众多大厂,如:三星、LG、飞利浦、优派等等大厂一直未能“割舍”CRT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对于17英寸CRT而言,早已不是“卖一台赚一台”的年代了。显示器利润的微薄,导致大厂更容易生存和发展。因为对那些中小品牌而言,他们需要依靠切实的利润来生存,不像那些国际性企业,拥有多元化的产品线,可以凭借企业整体的实力来贴补CRT的营销,关键时刻可以做到“壮士断腕”。此外,高额的销量也保证了大厂能在CRT市场中获得足够的利润。相比之下,中小品牌销量少,利润少,实力弱,在价格战的“血拼”之下更是步履维艰。不信大家现在去市场看看,除了国际“大鳄”外,前些年的那些中小CRT显示器品牌还有几个存在?
因此,面对CRT成本价格的上涨,有实力的大厂普遍都保持低调态度,力求将上涨的成本进行自我消化。例如最近三星、飞利浦仅仅对一些老款、低端产品予以小幅度上调,而主流新品则保持原价不动(但对于“主流新品”的意义、内涵和目的,远不止这么简单,这也是本文后面将着重介绍的)。LG方面更是逆市小幅下调。而且随着暑期热销的到来,相信各个大厂必定还会明刀明枪的厮杀一通。以争夺更多的市场占有率,提升销售数量。
去年9月非珑17寸CRT竟然跌落900元
对于中、小品牌而言,从市场整体销售来看,小品牌本身销量就不大。加之自身实力的原因,其并不可能准备太多库存,自身消化涨幅的可能性极小。因此,涨价带来的前景就十分堪忧了。此次CRT成本上涨很可能会造成了大批小品牌厂家出现无货状态,甚至出局,导致显示器市场再次大洗牌。如果是这样,那么这种“去糙存精”的结果,对于相对混乱的CRT市场而言似乎也算焉之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