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厂、0.11微米进度将影响DRAM供应量
诚如之前所言,DRAM价格变化最终变因仍在于市场供需结构,所以2004年市场供应端及需求端的变化仍是必须探讨的重点。
在供应端方面,第一个变因在于各厂商12?厂的量产进度。目前全球具有12?厂量产能力的DRAM业者分别为茂德、力晶、英飞凌及三星。不仅力晶、茂德等业者将持续扩大12?厂产能,包含尔必达甚至是几度濒临破产的海力士都有12?厂加入量产或扩建计画,预期美光也会有12?厂的增建计画。因此,这些新加入的12?厂产能量产状况,将是影响DRAM供应端的第一个变因。
此外,0.11微米制程的进度则是影响DRAM供应端的第二项变因。以目前各业者的规划进度来看,除三星已进入量产外,Infineon、Micron将于2004年第一季进入量产,Elpida、Hynix、华邦、力晶、南亚等则于2004年下半进入量产。
因为是由0.13微米转至0.11微米制程,每片晶圆产出颗粒数量可增加50%,若是所有业者的制程转换皆按进度进行,就算不含现有厂商及中芯等业者的新增产能,2004年下半DRAM的供应量成长率就会超过40%。
第三项变因在于包含三星等业者,将部份产能转至生产NANDFlash,虽然这部份产能移转将影响到NANDFlash的市价,但这对DRAM市场的供应量成长控制会有正面的助益。
只是,除三星外,包含Infineon、Hynix及力晶都非目前NANDFlash的主要供应者,甚至可说是新进者,这些业者会有多少产能顺利转至NANDFlash仍待观察。且这市场目前由三星所主导,未来三星会不会采用价格战策略以抑制新加入业者的营运,则是另一个观察重点。
除非出现重大变数 DRAM价格不易大涨
至于在市场需求端方面,除各研究机构看好2004年的PC销售数量,进而可带动对DRAM的需求外,每台PC的配备容量则是另一项重要观察重点。
虽然PC仍处在低价趋势下,即便是采865芯片组的PC,目前DRAM容量标准配备仍以256MB为主,但在抢攻圣诞节的消费市场考量下,Dell已调高每台PC的DRAM标准容量配备,其中采865芯片组中、高阶PC的DRAM标准容量,已由先前的256MB提高至512MB。
若是Dell这一策略能获得消费者所认同,其他业者对于DRAM的标准容量也将会顺势提高至512MB,这将会带动对于DRAM的消耗量。
不过,诚如先前所说,目前消费者对于DRAM占PC售价的容忍比重已由历史的8~10%降低至5~7%(甚至低于5%),加上PC的低价趋势短期间内不会改变,所以可预期,除非在供应端出现巨大变因,导致市场供给量出现严重短缺,否则DRAM价格的上涨空间将被大幅压缩。
在此情况下,DRAM厂商要在标准型DRAM事业中获利,除降低成本,还是降低成本,否则就要将营运事业由标准型DRAM转移至其他如1TPseudoDRAM等利基型市场,才有提高获利空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