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记者 张旭光) 前网易高管关国光目前正为他的在线收付费网站忙碌,这家名为“快钱”的网站已可支持国内六亿八千万张银行卡,几乎国内所有银行都是“快钱”的合作伙伴。但令关国光纳闷的是,类似网上支付的业务模式,中国现有的金融法规却未涉及,以致“快钱”身份不明。
2002年7月,eBay用15亿美元代价收购了在线支付网站PayPal,每年PayPal经手的交易款项有数百亿美元。该诱人交易立刻引发中国互联网对在线支付工具的投资狂热。按关国光的话讲,“根本数不清楚,有点名气的至少在10家以上。”据悉,“快钱”采取的是现在最热门的模式,即为交易双方建立独立在线账户,在交易成功前先替双方保管货款,从而保证交易安全,当然,像电影下载、网络购物等也可以通过类似支付平台解决。
至此,在线收付费已经有了“存款”的味道。可这种网上“准金融业务”,在中国居然门槛奇低,需要的只是给网站申请个ICP牌照,然后就能“广纳财源”了,目前监管部门对该模式“无法可依”。关国光告诉记者,“快钱”现在能做的只是与央行“保持沟通”,以免将来“触雷”。“不过,PayPal在美国不算金融业务,但需要经过监管机构的审批,同时对代为保管的货款无权动用,不能借此开展其他金融业务,只可收手续费。
易观国际的调查显示,中国电子商务的交易总额在2004年达到4400亿元人民币,2005年将激增至6200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表示,在线支付工具今年正全面引爆中国电子商务,但监管缺位将使产业风险极大增加,有关部门应尽快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