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市话——小灵通自今年5月中旬在申城市区放号以来,因其资费便宜、通讯方便,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于是,一种相关的地下业务——小灵通“烧号”也暗地里热了起来。
日前,一读者向本报962288热线报料,揭露部分电信商户的不法行为。
昨天下午,记者暗访长安路、江宁路附近经营通信器材的小店,揭开被业界人士称为“只赚不赔”的“业务”的真面目。
地下流行新业务
姜先生是闸北区一家电信器材小店的老板,最近,他发现附近一些同行悄悄经营一种小灵通“烧号”业务,不论是外地小灵通,还是本地停机销号的小灵通,只要经过那些小店的一番“操作”,不但可在上海正常使用,还可获赠数百元话费。
“他们好像是从广东等地弄来一种叫‘号码数据写入器’的东西,把小灵通拆开,通过数据线接入机器,只消几分钟就能改头换面变成新号码。”姜先生告诉记者,“经常有人拿着来历不明的二手小灵通来那些小店询问可不可以‘烧号’。一般花一两百元,就能‘烧’一个新号码,还能获赠500元话费。”
店主是“烧号”老手
在姜先生的指引下,记者走进长安路上的一家通讯城,这里业务繁忙,很是热闹。
在一家通讯器材门市部前,记者问道:“我有一部外地小灵通,能入上海网吗?”店主一听,并不立即答话,而是上下打量着记者。姜先生透露,这些做“业务”的店主通常不直接回答“能”或“不能”,而是先说要看看小灵通的型号,然后才决定能不能做。其实“看型号”只是借口,因为做小灵通的“烧号业务”根本不用看型号,这只是店主试探顾客是不是真的要“烧号”。只要拿出小灵通,拿出钱,那一切都好办。
记者拿出一部空号小灵通递给店主。店主拿过去看了看说:“‘烧号’200元,外地小灵通入上海网,再送500元话费。”
当记者表示怀疑时,他说:“你在我店里等着,大约10分钟后我打电话回来,你可以在电话里选新号码。如果号码不太好,比如带‘4’的号码,可以在价钱上给你便宜点。”
“‘烧’过号的小灵通真的能用吗?会不会用了两天就不行了?”记者问。店主说:“你可来找我啊,我们公司是有关系的,搞不定能做这个生意?现在很多店都不能做,为什么?因为他们没人没技术。说实在的,前几年的拷机‘烧机’,我就是最先开始做的,现在没人烧拷机了,都烧小灵通。我是老手啦,你放心吧。”
“烧号”高峰半年后来
在与店主闲聊“烧号”业务的过程中,这位很有市场“头脑”的店主展望了“烧号”业务的未来。他说,真正“烧号”的高峰将在半年之后来临,因为小灵通在上海刚放号半年,对最初的小灵通使用者来说,赠送的话费再过半年左右才差不多能打完,那时候很多人就会来“烧号”。
他还为记者算了一笔细账,“烧”个新号码只要200元,还可获赠500元话费,如果买一个新小灵通,要400元才能获赠500元话费,“省几百元谁不干啊?而且欠费停机的人连欠的话费都不用还了。”说到这里,店主脸露得意之色,他已为“烧号”高峰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烧号”技术很简单
那么,这些经营地下业务的店主们是如何在10分钟内让小灵通暗渡陈仓的呢?
“这里面的技术其实很简单。”电信部门一位技术人员解释:“每部可正常使用的小灵通手机在交到用户手中之前都要经过一个PSID码的写入过程。‘烧号’就是把机器通过数据线与号码数据写入器连接,把机器里原来的PSID码清除,然后从数据库调出一个新的电信承认的PSID号写入机器,这个PSID码开通后机器便可使用,其他的数据无须更改。这位技术人员表示,不排除那些经营“烧号”业务的人在电信公司内部有人,知道PSID码的设置范围,但也有可能是用别人已开通机器的PSID码,这就是“盗号”,造成一号两机甚至多机的怪事。
“烧号”惹出家庭风波
地下“烧号”业务,不仅可能导致部分用户恶意欠费后把小灵通循环入网,还会为被盗小灵通或“水货”流向市场打开便利之门,“烧号”“盗号”的不良影响已经显现。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蹊跷事。
今年8月14日,卢先生在江桥某大卖场中买了一部小灵通,100元,再加400元的话费,一共是500元。可没多久,朋友总是跟他说:“你的号码怎么每次接通都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卢先生的妻子打他的小灵通,也总是听到一个陌生女子的声音,而且一听电话就挂断,这不免让妻子怀疑他在外面有了“外遇”。“老婆怀疑我、老友质问我。”卢先生有苦说不出。
后来,原因终于查明,原来卢先生的小灵通和别人是同一个号码。那个经常接电话的女子姓陈,据她说小灵通是她爸爸在一家私人营业所买的,680元,其中也包含了400元话费。
中国电信的工作人员郑先生指出,这两部小灵通里有一部是经不法商人“烧号”后流入市场销售的,烧出的号码恰好与电信公司发放的号码相同,那个购买了正规手机的人就吃亏了,不但电话老是接错,还要支付两部手机的话费。
电信对“烧号”没办法
记者致电“10000”小灵通业务咨询电话,告知了小灵通“烧号”业务暗中滋生的情况。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随意“烧号”的行为显然违反了小灵通的入网协议,属于非法行为。按照国家信息产业部的有关规定,小灵通目前仅属无线市话业务,不允许出现外地小灵通在上海“烧号”入网等“变向漫游”,但对于由此带来的用户恶意欠费、循环入网和被盗小灵通、“水货”借号入市等新问题,由于据点分散、又没有相关法规和处罚办法,一时很难解决。
“目前我们只能呼吁市民到正规电信营业厅购买小灵通,不要光顾无证小店。如发现‘烧号’、‘盗号’等不法现象,及时向电信、工商部门举报。但对于小灵通器材市场的监管,我们无能为力。”那位工作人员说。
小灵通“烧号”,如今还是个新问题,影响不太大,可如果真像记者暗访中遇到的那个店主所言,“半年左右迎来业务高峰”,那么有关方面是否该及早应对可能出现的监管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