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商业网站用户隐私无保障 搜索引擎泄密成帮凶 |
|
2004-03-07 11:56:12
资料来源:人民网 |
可能成为“泄密帮凶”的搜索引擎
如果你想在网上购物或者浏览某些新闻站点,向网站提供详细的个人资料并注册是个必不可少的工作。比如,目前<<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等美国报纸网站采取免费注册阅读方式,大名鼎鼎的<<华尔街日报>>干脆只有付费用户才能阅读其内容。虽然全部收集客户信息的网上商家都强调,不会主动向外界公布各类涉及
客户隐私的重要情况,但随着黑客攻破网站防火墙事件的频繁发生,网上形成了一个颇为红火的被盗信用卡交易市场,许多公司和个人在不知不觉间白白成为黑客袭击的牺牲品。
为了避免“麻烦”,许多著名的美国公司近日纷纷宣称,无论自己的安全防护工作是否到位,都不会因客户的个人资料被网上黑客盗走而承担法律责任。据悉,此类“推卸责任的事前声明”基本都在商业网站的“服务条款中”有明确表述,只有使用者决定接受这样的“不平等条约”才能继续操作,但一般用户往往因粗心大意而无视此类“警告”,只是将所有的单选框点击了事,以便更快完成自己的网上交易或者下载活动,从而主动放弃了保护自己权利的机会。美消费者权益组织强调,电子商务公司拒绝承担泄密责任是不负责任的胡言。
<<华盛顿邮报>>指出,由于目前参与攻击商业网站的黑客活动日益高明且呈现出有组织犯罪的趋势,并常常带有以此来牟取暴利的特点。因此,提高防护手段,严防各类泄密事故,成为保证网上商务活动继续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美国联邦调查局发现,各家公司客户的信用卡号码以及社会保障号码成为网上黑客盗取的首要对象。网上零售商、银行、信用卡公司、大学和其他政府机构都是黑客重点光顾的场所。各类信用卡账号因其附属资料详细程度不同而价格各异。不少人因自己的信用卡账号被黑客盗窃蒙受了无法弥补的信用纪录损失。
记者在调查后发现,虽然商业网站遭黑客彻底攻陷的事情不经常发生,但很少有公司能做到主动向客户通报类似的情况或者可能出现的险情。普通人更无从了解到底自己向网上公司提供的资料能有多保险。由于黑客具有某种“枪打出头鸟”的习惯,因此极少有美国公司在其主业上宣称自己的网站多么安全,以免成为众多高手的“实验田”。同时,许多黑客在攻击了商业网站后,无论成功与否,往往都会通过留下病毒之类的手段来为今后的行动“开后门”。如果这些陷阱没有被及时清除,说不定什么时候新的黑客就要卷土重来。
除了黑客攻击外,合法的搜索引擎(比如GOOGLE)也能通过电子商务网站无意留下的漏洞以及隐患,成功钻进那些本应该绝对保密的服务器内探访一番,然后再公然将大量有用最新数据成功“带走”。由于GOOGLE属合法网站,因此遭“偷袭”的服务器根本不会发出警告。大量资料在不经意间被外人成功“复制出门”。在GOOGLE的帮助下,世界各地的“黑客们”只要具备一定的搜索技巧和足够的耐心,就能更加轻松地从合法免费资源库上获取大量重要信息。因此,提高商业网站的安全防护意识成为世界各地网络运营商以及用户关心的共同话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