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获悉,2月17日,中国互联网业界自.COM泡沫破灭以来最大的一笔私募资金最终敲定——以阿里巴巴最大股东日本软银为首、包括富达、TDF风险投资邮件公司和Granite Global Ventures在内的四家风险投资公司对该公司再度注资8200万美元,以用于阿里巴巴市场推广及完成针对
国内某B2C网站的战略并购。
第二轮私募
据了解,阿里巴巴在创办之初,曾吸纳来自软银、高盛集团、日本亚洲投资公司、汇亚基金、Fidelity 远东风险投资公司、TDF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瑞典投资等投资商共计2500万美元的私募基金,其中软银占股比例最高——该公司迄今在全球已投资并拥有超过120家互联网公司。
由于赶在互联网陷入低谷之前即将运营总部迁往成本低廉的杭州,阿里巴巴几年来罕有地低调,烧钱速度远低于其他电子商务公司,加之近两年持续赢利,迄今其手头现金颇为可观。也因此,到2003年下半年以来,该公司突然发力,先是投资1200万美元创办个人交易网站淘宝网,接着又投资3700万美元在杭州成立电子商务软件研发中心,发展势态逼人。
然而,要进军B2C领域乃至收购业已成型的网站,就是另一回事了。“以B2C市场市值较小的当当网为例,其估值也在6000万美元以上,除非进行新一轮私募,否则休想在已充分竞争的B2C市场找到立足之地,更遑论购并。”有业者如此分析。
公开数据显示,2003年度阿里巴巴每日收入为100万元左右。而据阿里巴巴公司一位高层人士透露,去年第四季,该公司每天的收入已超过300万元,最高的单天收入数字则为530万元。以此推算,其全年的收入应该在3-4亿元之间。
阿里巴巴CEO马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最终敲定软银的私募之前,已有不少风险基金前来与其洽谈,但均遭婉拒。婉拒的原因不是不需要外来资金,而是大股东软银公司有自己的融资计划,不愿意稀释股份。“阿里巴巴是两年多来孙正义一直坚持投钱的唯一一家公司。两年来,软银的其他投资只有回收和出手。”
持币待购
据业者透露,2004年春节一过,阿里巴巴所有高层人员即齐聚杭州某宾馆召开封闭会议,该公司首席财务官蔡崇信也意外的出现在杭州,蔡曾在瑞典Wallenberg家族主要投资公司Investor AB任副总裁,负责亚洲区投资业务;之前担任纽约专门从事收购投资的Rosecliff Inc.公司副总裁。据了解,此人极少在杭州露面,绝大多数时间都在香港,运作阿里巴巴的财务与资金。
在此前后,马云还有意无意地放话说,阿里巴巴将在新年度收购某些B2C公司,但他没有透露最有可能被其收购的公司为谁。
业者分析,阿里巴巴的收购目标将可能锁定在一个具有现成的仓储、物流、结算系统的优质B2C公司身上,其中与当当谈婚论嫁的可能性最大。
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当当网的大股东IDG因为不愿过多参与其他风投的角力,已有撤出意向,而之前答应投资当当的老虎基金是否将所公布的投资款项全数划至当当帐户,还属未知。在此情况之下,当当另一个股东--软银的地位迅速上升。
有消息说,在此之前,正值当当网与老虎基金进行融资谈判的最后关头,马云和其特别助手金建杭曾作为双方谈判的中间人出现在北京。据猜测,阿里巴巴之所以热衷其事,很大程度上与其酝酿中的并购计划有关,而且,当当网的估值只有6000万美元,低于阿里巴巴新一轮融资的数目。
不过,当当之外,一些门户网站的商城,也有可能与阿里巴巴达成某种战略上的合作关系。业内人士分析,年初雅虎与新浪宣布合资建立C2C合资公司之后,搜狐在电子商务领域将面临新一轮压力,因此不排除搜狐把自己的商城甩手给第三方经营的可能。
恶补B2C
2003年,马云曾在多个场合表示,2004年中国电子商务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剧烈变化,传统的电子商务B2B、B2C、C2C之间的界限将被打破。按照马云的说法,阿里巴巴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构架业已浮出水面,那就是通过经营B2B的阿里巴巴、经营C2C的淘宝网以及即将进入的B2C领域,构架一个打通电子商务所有环节的商业版图。
这个设想固然宏大,但执行却非易事——由B2B领域进军C2C领域,因为二者都是基于买卖之间的一个平台,其技术支持以及诚信体系的建设,都可互通有无,但要进军B2C领域就不同了。 B2C所要求的仓储、物流、结算等要素,无一不是硬指标,而且其市场竞争之激烈以及面临问题之复杂,也远非独自建立一个C2C网站可比。
无疑,最可能、也最经济的办法,就是收购国内现有的一家业已成熟的电子商务网站。而在第二轮私募完成之后,收购的时机来了。
随着来自境内外的热钱不住流入B2C、C2C市场,国内电子商务企业中卓越、当当、E龙、8848、易趣迄今均已获得为数不等的风险投资或战略投资,不久前,雅虎更与新浪联手进军C2C市场,而.COM泡沫破灭后一度销声匿迹的一些拍卖网站也开始蠢蠢欲动,如雅宝、酷必得、嘉德在线等等。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回暖,已经是事实。
但,不同背景、不同国别的风险基金角逐之下,该市场将进入良性的上升通道,还是陷于“水火不同炉”的残酷竞争中去?这依然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