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村通电话的基础上再完成电话入户的工作其边际成本较低,增加农村家庭电话用户既可以减小单位固定成本从而增加电话收益,同时也为宽带的接入奠定良好的基础“到2010年,我国所有的乡镇都将接通宽带。”日前,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在江苏表示,为了消除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我国将加速普及农村宽带。那么,我国应如何加速普及农村宽带?目前农村宽带发展有哪些隐忧?就此类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彬教授。
记者:可否请您简要介绍下农村宽带发展的隐忧?
张彬:首先,我国农村基本能源提供方面存在欠缺,截止到07年初国家电网公司辖区内仍有36万户没有通电,这将是宽带接入的致命障碍;其次,我国农村相对闭塞,很多农民对于互联网和宽带缺乏基本认识,因此也就无从谈及需求的问题;第三,据悉2004年农村文盲率为10.7%,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7年,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9.1%,较低的文化教育水平将对日后互联网的使用和相关技能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第四,不同地区的农民收入差距较大,处于低收入地区的农民可能没有足够的能力支付宽带的接入和使用。另外,截止到目前为止,服务于广大农民的涉农网站虽已发展至6300 (参数 评论 文章 品牌)多个,但仍然不及我国网站总量的1%。而且这些网站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分散现象,很多网站信息不全,缺少整合性和权威性。
记者:挖潜农村宽带市场,电信运营商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应注意哪些问题?
张彬:实际上,宽带接入和电话接入是息息相关的。有了固定电话,通过ADSL农民可以花费较低的成本简单地完成宽带的接入。所以,我认为运营商应该首先把目光放在固定电话入户上。在前期,运营商为了实现行政村村通电话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架网,在实现村通电话的基础上再完成电话入户的工作其边际成本较低,鉴于电信企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性,增加农村家庭电话用户既可以减小单位固定成本从而增加电话收益,同时也为宽带的接入奠定良好的基础。不管是采用电视加机顶盒的方式还是计算机联网的方式访问互联网,宽带接入或者说电话接入是必备条件。因此,电信运营商应该先考虑在固定电话的接入和使用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此来吸引和鼓励农民在实现电话接入的基础上完成下一步宽带的接入。
记者:消除数字鸿沟已成为信息化时代的一大主题曲,那么,您认为,中西部宽带发展是否需要区别对待,如何对待?
张彬:鉴于数字鸿沟不仅包括谁接入通信与信息技术的问题,还包括谁从这些技术中受益的问题,中国的特殊国情和中西部经济的差距决定了在宽带发展上应该考虑不同地区区别对待。在非常贫困的西部地区,应该首先保证电话的公共接入和持续使用,避免出现电话成为“装饰品”的情况。对于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我们在推进固定电话入户的同时,可以推行“乡乡通宽带”,利用“乡村网吧”等运营模式为农民提供一个接触互联网的机会,也为宽带的推广奠定基础。对于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只要农民有需要,完全可以提供宽带入户的服务。这种区别对待的好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运营商的经济负担。如果一味地让运营商出巨资来建设宽带而不考虑其收益和当地农民的需求、使用和支付能力,则有可能出现网络闲置——有接入而没有应用的现象,而且这笔巨大的花费将影响运营商对自身网络的更新和维护能力,从而影响其服务质量。
记者:国外发展农村宽带一般有哪几种方式,哪些可值得我们借鉴?在宽带建设过程中,如何保证既要建设到位又要避免建设性的浪费?
张彬:在宽带建设方面,DSL目前仍是全球最主要的宽带接入技术,但是在乡村接入宽带上,政府和运营商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印度政府在缺少固网资源的乡村地区采用无线方式接入网络。同样在加拿大的乡村,由于地广人稀的通信挑战,当地政府与运营商联合采取无线接入方式满足人们对于宽带的需求,美国的一些乡村也选择了无线接入的方式。
中国的有些农村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地理环境差,人口居住不集中。如果坚持采用有线方式接入,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有些地方可能根本无法实施。
所以在中国农村进行宽带建设时,对于已经以有线方式接入电话的行政村和自然村可以采用ADSL方式完成宽带的接入,充分利用现有的铜缆资源;而对于需以无线方式完成接入的地方,可以采用无线/卫星接入技术(如WLAN等)进行宽带的接入。另外一个就是关于终端的问题,对于需要购置电脑的农村,从社会整体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我们并不提倡由运营商购置先进的计算机设备,而是希望利用城市人口更新换代下来的二手电脑来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
|